封面图片:李春来/刘建军/杨蔚/GRAS/NAOC
封面故事
嫦娥六号玄武岩揭示月球背面28亿年前火山活动
嫦娥六号玄武岩揭示增强的月球发电机
月球背面月幔水含量
南极-艾特肯盆地玄武岩的超亏损月幔来源
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谜。它始终背对地球,其演化历史与外观风貌一样扑朔迷离。直到去年,中国的嫦娥六号任务成功带回了28亿年前的玄武岩样本,采集自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对这些样本分析的首批成果发表在本周的四篇论文中。它们共同探索了月球背面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与月球正面的差异。其中三篇论文之前已在线发表,分别报道了月球火山活动、月球发电机和月幔含水量。在第四篇论文中,杨蔚和同事揭示了这些玄武岩样本的起源,探讨了它们可能的形成机制。
《自然》论文:Lunar farside volcanism 2.8 billion years ago from Chang’e-6 basalts
《自然》论文:A reinforced lunar dynamo recorded by Chang’e-6 farside basalt
《自然》论文:Water abundance in the lunar farside mantle
《自然》论文:Ultra-depleted mantle source of basalts from the South Pole–Aitken ba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