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5日5时34分,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约10分钟后,船箭成功分离,天舟九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7月12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早上8时许,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在活动发射平台的托举下,缓缓驶出总装测试厂房。
-发射任务-
7月15日5时34分,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约10分钟后,船箭成功分离,天舟九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请看大屏幕(视频)
-快速对接-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5年7月15日8时5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交会对接完成后,天舟九号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
请看大屏幕(视频)
对接视频
后续,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进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任务特色-
此次发射的天舟九号飞船上行物资重量约为6.5吨,
包括航天员系统乘员物资、空间站系统平台物资以及空间应用系统、航天医学实验领域、航天技术试验领域实验样品和设备设施等。
天舟“快递”中还包含2套新一代飞天舱外服、1套助力航天员对抗微重力环境的核心肌肉锻炼装置。
除此之外,天舟九号飞船搭载了单件近200公斤的大型生物培养装置,创货运飞船单件货物尺寸和重量纪录。
本次任务进一步丰富了航天食品品种,新增菜肴类航天食品近30种,使得航天食品的总数达到了190余种。
本次天舟货运飞船与天舟八号还是属于一个批次的飞船,其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
火箭介绍
长七火箭现在可以说是天舟货运飞船的“专车”。
作为天舟货运飞船的“专车”,长征七号火箭已经成功将天舟一号至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长征七号火箭是我国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绿色无污染的中型运载火箭,火箭总长53.1米,直径3.35米,并捆绑了4个助推器。
此次发射是长征七号火箭的第十次发射,也是它第八次执行中国空间站货运飞船任务。为适应载人航天工程应急发射专项要求,目前执行空间站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的长七火箭会设置一枚备用箭。
在运载火箭测试、转场和发射过程中,测量系统PXI自动测控组合等设备,能够对发射流程关键信号进行测试和控制,是实现指控中心对火箭远距离测发控制的关键设备。
两部固定式脉冲测量雷达能实时掌握火箭上升段运行状态,为指控中心提供火箭的距离、方位、俯仰等坐标信息和方向速度,同时为其他设备提供引导信息。
作为火箭“运动神经”的开关,高压自锁阀等关键零部件能够根据控制指令保障火箭变轨、调姿,实现精准控制。
长征七号火箭同款模型-喜欢多可以购买-带货运飞船
太空包裹
太空包裹:舱外航天服即将上新
刚才提到,天舟九号要“快递”2套全新的飞天舱外服,据了解,这次新的舱外航天服,设计寿命由原来的3年15次提升为4年20次。这可是大升级。
事实上,目前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使用年限次数,已经超出了“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其实我国前面3年15年的舱外航天服,其实已经出现了“超负荷”的运行,已经验证了技术的稳定性,其空间站上的红色条状的舱外服,已经使用了17次,而蓝色条状的舱外航天服,已经使用了19次,黄色条状的舱外航天服,使用了6次。
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舱外活动过程中的核心装备,承担保障着航天员在舱外活动中的生命安全和高效作业。可以说是一个小型航天器。
据了解,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是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按照设计标准,使用寿命为“在轨贮存3年,期间出舱使用次数不小于15次”。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二代舱外服是在使用寿命、安全可靠性、活动工效和测试维修性方面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单次出舱活动时间延长至8小时以上,活动关节的寿命提升10余倍,活动工效大幅提升,具备较好的测试性和维修性。
目前最新新款航天服样式还没有看到,如果到时候神舟二十号出舱可能会穿上最新航天服,也行会介绍一下新特点,我们拭目以待。
快速对接模式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历经3小时顺利完成与中国空间站的全自主交会对接,这是我国继天舟七号、天舟八号后实施的第三次3小时交会对接任务。其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均由五院研制的GNC系统控制完成。
在交会对接方面,我国先后在轨验证和实施了2天方案、6.5小时方案、2小时方案和3小时方案。天舟九号采用的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是后续一段时间天舟系列任务的常规操作模式。该模式不仅在时间上优于传统的6.5小时模式,而且相较于2小时模式,其相关系统的条件要求更为宽松。3小时模式不仅降低了对火箭入轨条件、测控精度、敏感器及导航精度、制导控制精度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增强了任务的可靠性。
此外,五院为天舟九号研制的结构机构、热控、数管、总体电路、仪表与照明、测控通信等分系统通力协作,全力保障天舟九号准时、安全“到站”。相控阵中继终端可以自主捕获并跟踪天链中继卫星,搭建起从货运飞船到中继卫星再到地面的通信链路,实时保持信息的双向传输,确保“送货”全程在线。
发射模式升级
发射模式升级发一备一,随时补货。这个和我们载人火箭任务一样模式。
为适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急发射专项要求,从“天舟八号”任务起,执行空间站“天舟”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的“长七”火箭都会设置一枚备用箭。
一旦需要,“长七”备份火箭可在3个月内完成应急发射任务。
基于空间站货运任务应急发射需求,和“长二F”一样,“长七”火箭也实现了“打一备一”、“滚动备份”。而执行“天舟九号”发射任务的“长七”遥十火箭正是“天舟八号”任务对应的备份箭。
“长征七号”是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打造的中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最初设计用于承担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发射任务,是用最高标准打造的新一代“长征”运载火箭,设计可靠性达到0.98。
“长征七号”采用两级半构型,由芯一级、芯二级以及四枚助推器构成,主动力全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整箭高53.075米,芯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配备直径4.2米整流罩,起飞质量约597吨,起飞推力727吨,其近地轨道(LEO)运力为14吨。
长征七号”是新一代“长征”火箭首飞中型火箭,也是新一代“长征”火箭基本型之一。基于该箭增加直径3米氢氧末级,并做适应性改进,形成“长征七号甲”。
同款长征七号模型喜欢的可以购买
长征七号甲
基于该箭基础级,去掉两枚助推器,将芯二级替换为氢氧末级(含直径3米氢氧末级和直径3.35米氢氧末级),并做适应性改进,形成“长征八号”和“长征八号甲”。
长征八号
不过我个人感觉本次可能会带着 中秋月饼上去了。到时可以天地一起共赏元宵。
最后为中国航天点赞,为默默付出的中国航天人员点赞。
是他们的付出让我们看到这盛世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