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本期荐读 | 封面关注:滇牡丹

封面关注

《生物学通报》封面每期关注一个主题,图片及文字说明特约于生物学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珍稀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代表性微生物等自然与生态主题。

本期封面关注——滇牡丹。滇牡丹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兼具药用、食用与观赏价值,是很有潜力的观赏植物资源。

封面说明

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隶属于芍药科芍药属,为亚灌木,植株高可达 1.5 m。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为宽 卵 形 或 卵 形 ,羽 状 分 裂 ;叶 柄 长 4.0~8.5 cm。花 2~5 朵,生枝顶和叶腋,直径 6~8 cm;苞片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 3~4,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通常 9 枚,少数可达 12 枚,红色、红紫色、黄色、白 色 ,倒 卵 形 ,长 3~4 cm,宽 1.5~2.5 cm;雄 蕊 多数,长 0.8~1.2 cm;花盘肉质,包住心皮基部,顶端裂片三角形或钝圆;心皮 2~5 枚,无毛。蓇葖长 约 3.0~3.5 cm,直 径 1.2~2.0 cm。 花 期 5 月 ;果期 7—8 月。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 2 300~3 700 m 的山地阳坡及草丛中。

芍药属全球共有 34 个种及 20 个亚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其中野生牡丹 9 种均为我国特有,滇牡丹是其中之一。滇牡丹兼具药用、食用与观赏价值,其根皮药用,有清热解毒的效果;种子可榨油食用,牡丹籽油富含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目前已经被各地大量推广和栽培;其花色多样,色泽艳丽,是很有潜力的观赏植物资源。

摄影/撰文 张 成

(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深圳市濒危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排版:周津津

责编:包丽芹

编辑:《生物学通报》编辑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Iat3Ptddai6HmThGToiWcl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