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在生物多样性富集的青藏高原,如何开展保护与利用?

位于西藏林芝扎西岗村的高山牧场

“无论是一片森林、一座古城,还是一项非遗技艺,其价值不仅在于存在,更在于被合理使用并持续产生价值。只有让保护成为利用的基础,让利用成为保护的支撑,才能真正实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让资源与遗产在时代发展中永续传承。”9月7日,西藏林芝,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机构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喜马拉雅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纷纷表示。

喜马拉雅地区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该区域拥有5000多种植物和200多种独特动物种群,是亚洲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为超过20亿人口提供水资源,被称为“亚洲水塔”和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 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价值,被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

“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区,特有成分高,保护就有全球意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民族植物学分会理事长杨永平指出。

杨永平对青藏高原的特色植物进行科普讲解。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西藏共记录7504种维管束植物。其中,中国特有植物2760种,西藏特有植物1075种,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383种,受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169种,重点保护植物40种。

“一提到青藏高原或者西藏,很多人会想到冰川、雪山、草地、荒漠,实际上,西藏拥有全国第三大的林区——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完整森林生态系统,就在西藏的东南部,也就是林芝这一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张林指出。

张林为野外科考队员介绍高原植物。

2008年,张林所在的研究团队来到色季拉山开展生态观测。调查发现,过去四五十年,西藏森林的面积和生物量一直在增加。“生物量可以理解成碳库,虽然总体碳库增加,但是局部存在风险,因此加大对西藏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十分必要。”张林说。

近年来,西藏通过加大各类保护区建设,为野生动植物打造了一个个安全栖息之地。截至目前,西藏共建立47处自然保护区、4处国际重要湿地、22处国家湿地公园和9处国家森林公园,8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分布区、栖息地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明确,国家对野生植物资源实行加强保护、积极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鼓励和支持野生植物科学研究、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因此,与会专家强调,保护绝非“束之高阁式的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是一种平衡资源、生态与发展关系的核心理念,其本质是拒绝“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

如今,这一理念已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文化遗产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下对资源和遗产的合理使用需求,又保障其长期存续,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

与会专家提出,要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需遵循三大核心原则:一是科学优先原则,即基于生态规律、遗产特性确定方案;二是底线管控原则,明确“不可触碰的红线”,拒绝“过度利用”;三是利益共享原则,让当地社区、公众从保护中受益。

近年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西藏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项目,“自然堂喜马拉雅公益专项基金”成为践行上述核心原则的典范。“基金设立9年来,资金规模达到2900余万元,在喜马拉雅地区开展‘种草喜马拉雅’‘龙胆草生态栽培示范’‘西藏地区重大灾害救助’等活动,不仅有效促进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带动了社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徐光介绍。

徐光分享公益专项基金执行成效。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蕾)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gYwRHuCQglccP_PhqAeAoS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