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型神经网络架构、Transformer架构大模型的计算优化、颠覆性芯片等7个方向,7月23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公开征集2025年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方向储备课题。征集将持续至8月5日。
颠覆性技术具有前瞻性,是与主流技术路线不同、尚未被大规模应用的全新技术路线。“在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领域,特别是围绕‘从0到1’的前沿技术创新,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布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信息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突出,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顶尖科技企业云集。北京有优势也有责任,推动颠覆性技术涌现,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弯道超车”。
本次征集通过分层布局“从0到1”的大模型颠覆性创新技术,在架构创新、算法创新、范式创新、底座创新4个方面发力,希望解决现有大模型计算复杂度高、可解释性差、鲁棒性差等问题,提高模型能力和通用性,推动大模型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申报课题需具有明确的技术路线、较强的技术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具有清晰、可量化的目标及考核指标;同时具有明显的技术突破,课题成果应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有利于推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产品自主创新发展。
“不同技术路线的研发基础是有差异的,相对成熟的技术路线有望通过项目的支持,跨过‘从0到1’的门槛,迈入‘从1到10’的发展新阶段。”该负责人表示,相关项目将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希望通过这次征集,我们能以科技项目支持的形式,挖掘新锐的科研团队和企业,鼓励他们通过产学研联合,跑通这些全新的技术路线。”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