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Elizabeth Gibney
一项科幻式技术利用纳米颗粒将红外光变成了人类能看见的可见光。
一款新设计的隐形眼镜能让佩戴者看到来自光源的闪烁红外信号。来源:Yuqian Ma, Yunuo Chen, Hang Zhao (CC BY-SA)
人类又多了一种能看见红外光的新方式——这次不需要笨重的夜视眼镜。研究人员创造出了第一副能赋予红外视觉的隐形眼镜,该眼镜甚至在人类闭眼时也能工作。
创造这一发明的团队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这种隐形眼镜的“魔力”来自于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能将800-1600纳米波段的近红外光转换成人类能看见的400-700纳米波段的短波长可见光。研究团队估计,这种隐形眼镜的造价在每对200美元左右。
该研究于5月22日发表[1],“简直酷毙了,就和科幻电影里的装备一样,”上海复旦大学的化学家李晓民表示,它“为我们理解周围世界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有利有弊
近红外光刚好超出了人类通常能察觉的波长范围。某些动物能感知红外光,但并不足以形成图像。
夜视眼镜能让人类看见红外辐射,但它们很笨重,而且需要电源。这种新型镜片则没有这些限制,还能提供更丰富的多彩红外图像,而以绿色单色显示的夜视眼镜一般没有这种能力。
不过,这种镜片也有自己的缺点。由于嵌入的纳米颗粒会散射光,所以镜片产生的图像是模糊的。团队将该技术用于眼镜,添加了能改变光方向的镜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此外,夜视眼镜一般通过放大光来探测低水平的红外光,而和夜视眼镜不同的是,这些隐形眼镜的佩戴者只能看见强烈的红外信号,如发光二极管(LED)发出的红外信号。
出于这些原因,一些批评者不认为这些镜片能证明其实用性。“我想不到有什么应用,用红外眼镜不会从根本上更简单一些,”伦敦大学学院专门研究眼健康的神经科学家Glen Jeffery说,“演化避开这种功能是有原因的。”
尽管如此,作者认为他们的隐形眼镜还能进一步优化,并预测了该发明的多个可能用途。比如,佩戴者能读取发出红外波长的防伪标记,这类标记是人类肉眼不可见的,该研究共同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马玉乾说。
未参与该研究的李晓民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开展近红外荧光手术的医生或许能佩戴这种隐形眼镜,这样就能直接发现并移除癌性病灶,“无需使用笨重的传统设备”。
“振奋人心的时刻”
团队基于之前的研究[2]创造出了这种隐形眼镜,之前的研究通过向小鼠视网膜注射纳米颗粒,让小鼠拥有红外视觉能力。这一次,团队采用了侵入性更小的方法,在聚合物材料的混合物中添加了由稀土金属(包括镱和铒)制成的纳米颗粒,制成软性镜片,再测试它们的安全性。
马玉乾说,主要挑战是如何在这些隐形眼镜中添加更多的纳米颗粒,能将足够多的红外光转换成可探测的可见光,同时不改变这些镜片的光学特性,包括它们的透明度。
小鼠实验显示,佩戴这种镜片的小鼠更容易选择被认为“安全”的暗盒,而不是被红外光照亮的盒子,而未戴这种镜片的小鼠对两种盒子都没有偏向。佩戴这种镜片的人类能看见来自LED的闪烁红外光,其分辨率足以识别摩斯密码信号,也能感知这些信号传来的方向。这种镜片的效果甚至在受试者闭眼时更好,因为近红外光很容易穿透眼睑,但会干扰图像形成的可见光则没那么容易穿透眼睑。
马玉乾说:“看到人们戴上隐形眼镜后能看到红外闪光,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
眼下,该团队在想办法在这些镜片中塞入更多的纳米颗粒 ,并希望研发出能更高效转换光的颗粒,从而提升该技术的灵敏度。马玉乾说:“我们已经克服了人类视觉的生理限制,仿佛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新窗口。”
参考文献:
1. Ma, Y.et al. Cell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04.019 (2025).
2. Ma, Y.et al. Cell177, 243–255 (2019).
原文以These contact lenses give people infrared vision — even with their eyes shut标题发表在2025年5月22日《自然》的新闻版块上
nature
Doi:10.1038/d41586-025-0163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