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产品设计初期,如何快速搭建出一个清晰、可交付的原型,往往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推进节奏。如今AI工具已经深入到原型设计领域,产品经理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描述、上传草图,甚至仅凭一个想法,就快速生成可视化的原型初稿。AI不仅提升了效率,还降低了原型设计的上手门槛。本文将从AI原型工具的选择标准出发,推荐几款主流工具,并梳理使用过程中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帮助你在选择工具时少走弯路、高效上手。
一、AI原型工具选择标准
产品经理在选择工具时更要关注工具是否真正契合实际工作场景。以下是选择AI原型工具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三个核心维度:
1、快速生成
AI原型工具的第一要务是“提效”。手绘或组件堆叠的方式往往耗费大量时间,而一款合格的AI原型工具应具备快速响应、自动布局、模块结构智能匹配等功能,让产品经理只需输入需求描述,系统即可在短时间内生成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的原型初稿。
2、草图上传
灵感往往来得突然,很多产品经理在头脑风暴或会议间隙会用纸笔简单勾勒界面草图。因此,一款优秀的AI原型工具应支持手绘草图上传识别功能,通过识别草图的版式与控件信息,快速还原为可编辑的数字原型,避免重复绘制,提升转化效率。
3、二次编辑
尽管AI生成能大幅减少初稿工作量,但目前AI尚无法精准理解所有业务语境,因此初稿往往只是“半成品”,仍需人工调整以贴合具体业务需求。因此,工具是否具备所见即所得的二次编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模块拖拽、逻辑调整、组件替换、文案修改等,能够方便产品经理在生成基础上快速调整与优化。
二、AI原型工具推荐
根据上文的工具选择标准,推荐以下几款AI原型工具:
1、墨刀AI
墨刀AI侧重于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或草图上传快速生成原型。生成原型后不仅可以选择部分组件让AI重新更换,还可以导入墨刀进行人工二次编辑调整。除此之外,墨刀AI生成的结构化页面的同时也支持与前端代码联动。
支持中文语义识别与理解;
可在生成后选择具体组件由AI自动优化替换;
生成结果可直接在墨刀原生环境中二次编辑;
同时支持结构化页面输出、与前端代码联动,实现产品、设计、开发三方高效协作。
2、Visily
Visily是一款轻量化的AI原型设计工具,操作简单,界面友好。主要功能在于通过上传草图自动识别界面结构,此外用户可以根据输入的关键词生成初步可视化页面,
强大的草图识别能力,适合快速头脑风暴后的视觉呈现;
支持关键词输入生成组件,如输入“登录页”即可自动布局;
生成结果可一键导入Figma,便于后续交互与视觉细化。
3、Uizard
Uizard强调“从想法到界面”的快速转化,支持通过文本描述或手绘草图生成界面原型。它提供多种UI模板,帮助用户快速调整风格和结构。
支持多语种文本描述,兼容性较好;
拥有丰富的UI模板库,可根据行业选择预设样式;
支持多人协作,适合团队原型共创。
三、AI原型工具使用指南
即便AI工具再智能,使用效果也仍取决于使用者的输入方式和操作习惯。以下是使用AI原型工具过程中,常被忽视但又极为关键的几点建议:
1、指令要清晰明确
AI在解析自然语言时,对模糊语句的理解能力仍有限。与其说“生成一个电商首页”,不如明确描述页面结构,例如:“生成一个包含顶部导航栏、轮播图、商品推荐区和底部菜单的电商首页”。越具体,生成越准确。
2、可借用AI文本生成
可以借助ChatGPT、DeepSeek、豆包等工具,先整理业务流程、模块结构等内容,再将这些结构化信息投喂给原型工具,实现“先思考,后生成”的高效路径。
3、不断细化需求
AI生成的原型只是初稿,还是需要结合真实业务需求进行优化,如调整按钮文案、完善跳转逻辑、补充状态交互等。
结语
AI原型工具正在逐步改变产品经理的工作方式,从手动搭建到智能生成,不仅提升了效率,也为多轮迭代和快速验证提供了更大可能。但“工具只是辅助”,真正决定原型质量的,依然是产品人的判断力、逻辑思维与对用户需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