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开始替代了,但是…

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了多个可能替代人类岗位的成熟应用案例,以下列举三个:

工业搬运岗位 :上海电气发布的“溯元”人形机器人,身高167厘米,全身38个自由度,行走速度可达5千米/小时,负重能力为10千克。它配备激光雷达和双目摄像头,端侧算力达275TOPS,可通过视觉识别算法,自主识别、定位和搬运不同规格的箱体,能大幅提升仓储作业效率,有望替代部分工业搬运岗位的人工操作。

康复师岗位:傅利叶智能的“具身智能康复港”以GRx系列人形机器人为核心,针对康养场景需求构建了导诊咨询、认知康复训练、上肢康复训练等模块。它可凭借精准的动作控制和智能的交互能力,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服务,有可能替代部分康复师的重复性工作任务,尤其是在基础康复训练环节。

数控排版岗位 :振华重工对数控排版应用场景进行AI改造后,其数控排版软件可一键式全自动将零件套排到对应厚度和材质的钢板上,排版工序版面调整效率提升约50%,还能提高原材料利用率。这使得相关岗位对人工的依赖度降低,大概率会替代部分从事数控排版的人工岗位。

这三个案例与通常对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岗位的认知既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点:

一致方面

替代重复性劳动岗位 :通常认为人工智能会先替代重复性、规律性强的工作岗位,这三个案例均符合该认知。

如工业搬运岗位,以往人工搬运是重复性体力劳动,人形机器人可24小时不间断作业,能高效完成任务;数控排版岗位,以前人工排版需重复操作,如今AI软件可一键全自动排版,大大提高效率,这都体现了人工智能对重复性工作岗位的替代趋势。

不同方面

康复师岗位替代程度不同:一般认知中,人工智能可能会全面替代一些专业性岗位,但康复师岗位案例显示,AI更多是辅助作用。康复机器人虽能进行康复训练,但康复治疗师在与患者建立信任、提供情感支持及处理复杂临床情况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这表明人工智能在某些需要人文关怀和复杂经验判断的岗位上,难以实现完全替代。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对于工业搬运人形机器人,通常认为人工智能替代岗位是单纯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但实际上,人形机器人除了可进行搬运工作,还具备多模态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能适应复杂多变环境 。

未来其应用场景可能更广泛,不仅局限于工业搬运,还可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这超出了一般对其仅替代简单搬运岗位的认知 。

数控岗位转型需求凸显:通常认为数控排版软件替代人工岗位后,相关人员可能会失业。

但案例显示,虽然基础的数控操作人员和简单编程人员岗位会受影响,但同时也催生了数控加机器人运维、数控加AI数据分析等新岗位,需要人员向复合型方向发展,这说明人工智能对岗位的影响不仅是替代,还带来了岗位转型和技能升级的需求。

AI究竟会如何改变就业市场,将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欢迎一起探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Wpc-Rytw8aGX7ULz24Pr8m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