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两大名校合作,解决了人类百年难题:小便池尿液飞溅。这种形状小便池,减少95%飞溅

你有没有在公共卫生间使用小便池时,不小心被飞溅的尿液溅到鞋子或裤子上的经历?这看似微小、令人尴尬的日常瞬间,其实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一个持续了上百年的大难题。

现在,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韦伯州立大学的工程师团队,终于运用基本物理学原理,找到了一个巧妙且有效的解决方案。这项研究不仅能让公共卫生间变得更卫生,还能为全球节约数百万升的水资源和巨额清洁费用。

自19世纪以来,小便池的设计几乎没有大的改变。就像杜尚在1917年的艺术作品《泉》中展示的那样,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许多小便池看起来依然如此。然而,这种设计上的停滞却留下了一个令人头疼的烂摊子:尿液飞沫会溅到地板、墙壁,甚至使用者身上。研究人员估计,在美国每天溅到地板上的尿液就超过35万升。

过去,人们也尝试过一些解决办法,比如在小便池里放置吸水垫,或者在小便池底部画个小苍蝇图案,据说能减少50-80%的飞溅,并降低8%的清洁成本。但这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项研究的突破口在于从头开始,深入研究了飞溅现象发生的原因。他们发现,关键因素在于冲击角,即液体流击中小便池表面的角度

通过精密的数学建模和受控实验发现,当液体流以大约30度或更小的临界角度撞击表面时,飞溅现象会急剧减少,与垂直撞击相比,可减少约95%。

在确定了这个临界角度后,团队设计出了两种全新小便池表面,确保无论使用者身高或瞄准方向如何,所有的尿液冲击都发生在30度或以下。由此,两种独特的设计应运而生:它们被命名为“丰饶角”(Cornucopia)和“鹦鹉螺”(Nautilus)

为了测试这些创新设计,研究人员建造了原型,并与杜尚的《泉》复制品和一款现代商用小便池进行了对比测试。

传统的小便池会产生长达一米的飞溅,而新的设计几乎看不到任何飞溅。定量测量证实,在飞溅最严重的条件下,“鹦鹉螺”设计比商用小便池减少了85-95%的飞溅。在一些测试中,“丰饶角”的表现甚至更好。研究团队还绘制了小便池表面的冲击角图,结果显示,传统设计有很大面积的冲击角高达60-90度,而新设计则将冲击角始终保持在30度以下。

除了消除飞溅,“鹦鹉螺”设计还提供了显著的实用优势。它的低矮设计(唇边高度介于140毫米至430毫米之间),使其能够适应所有身高的人群,包括儿童和轮椅使用者。 “鹦鹉螺”设计还能更好地应对糟糕的瞄准情况,因此在船只或飞机等不稳定环境中使用会非常有益。

假设目前清洁每单位飞溅尿液需要十倍的水量,那么每天可以节省高达百万升的清洁用水,这对于水资源紧张的城市地区来说尤其宝贵。

这项解决方案在于其极简性,性能的提升完全来自于小便池几何形状的重新设计,不需要昂贵的材料或复杂的系统。这些设计可以使用传统的瓷器和标准技术制造,使其能够立即投入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参考文献:Splash-free urinals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Design through physics an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NuxOFIKHC-_PB8GSSXVTL_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