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锂电池正负极端是通过内部镍极耳(铜镀镍)或铝极耳分别与负极、正极盖帽连接。当然,极耳的设计对过流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下面介绍一下极耳设计理论
一、极耳材质理论参数
(1)镍极耳的安全载流值为11-13A/mm2,镍的电导率在140000 S/cm,熔点在 1200℃~1400℃。
镍极耳的过流能力表
(2)铜极耳的安全载流值5-8A/mm2,铜的电导率在584000 S/cm,熔点在 ≈1000℃。
(3)铝极耳的安全载流值3-5A/mm2,镍的电导率在369000 S/cm熔点在 ≈660℃。
二、极耳的几何位对阻抗影响理论设计
集流体(箔材)过流离极耳越远,过电流过弱;
平均电流值为集流体一半,简单说有效阻抗Reff为集流体阻抗值Ro一半
Reff=Rc/2 或Ra/2
其中
Rc为正集流体阻抗值
Ra为负集流体阻抗值
(1)极耳位于极片中间位
E=(I/2)^2*(Ro/4)+(I/2)^2*(Ro/4)= I^2*(1/8)Ro=I^2*Reff
(2)极耳位于极片1/3位
E=(I/3)^2*(Ro/6)+(2I/3)^2*(2Ro/6)= I^2*(1/6)Ro
(3)单极耳位于任意位
E=I^2*[x^2*x/2+(1-x)^2*(1-x)/2]Ro
(4)双极耳位于任意位
E=(I/3)^2*(Ro/6)+(I/3)^2*(Ro/6)+(I/3)^2*(Ro/6)
【免责声明】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能源时代"公众号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7日内联系"新能源时代"公众号进行删除或洽谈版权使用事宜。
--【电池工艺】--
[1] 精品 |锂电池之正极配料
[2] 精品 |锂电池之负极配料和涂布
[3] 精品 |锂电池之对辊和分切
[4] 精品 |正极涂布
[5] 精品 |锂电池之入壳和滚槽
[6] 精品 |锂电池之电芯烘烤、注液与超焊盖帽
[7] 精品 |锂电池之封口和清洗
[8] 精品 |锂电池之化成和分容
--【电池设计】--
[9]软包卷绕电池设计——电化学设计篇
[10]软包卷绕电池设计——结构设计篇
[11]【干货】锂扣式电池组装与测试
--【设计理论】--
[12]锂电池浆料沉浆理论计算
[13]锂电池极片设计理论
[14]【干货】锂电池极耳设计理论公式
[15]电池盖帽工作原理【篇一】
[16]电池盖帽工作原理【篇二】
[17]磷酸铁锂电池原料物化参数对电性能的影响(1)
[18]磷酸铁锂电池原料物化参数对电性能的影响(2)
--【电池材料测及评估标准】--
[19]正极材料的测试方法及标准(续)
[20]负极材料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1]隔膜材料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2]【干货】电解液中HF(氢氟酸)测试方法
[23]NMP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4]电解液材料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5]KS-6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6]水性胶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7]Super-P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8]铝箔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9]铜箔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30]【干货】电解液水份测试方法
[31]CMC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32]【普及】电池电性能测试内容
[33]【普及】电池安全性能测试项目
--【电池模型】--
[34]实战 | 三元电池仿真教程
[35]精品 | 锂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参数辨识(改进Thevenin模型)
[36]精品 | 锂电池等效电路参数辨识(Thevenin一阶RC模型)
[37]精品 | 基于 Simscape搭建的锂电池模型
--【电池测试】--
[38]精品 | 模组配档与串并联设计简介
[40]精品 | 锂电池分选配组常用方法
[41]【超干货】锂离子电池测试手册
[42]精品 | 锂电池分选配组常用方法
[43]【干货】电池包EOL通用测试项目
[44]精品 | 动力电池系统设计基本原理
[45]精品 | 新能源电动车常用工况介绍
[46]实战案例 | CITT法测量锂电池Li扩散系数
[47]精品 | 锂电池熵热系数测量 | 实战案例
[48]干货 | HPPC测试方法
--【燃料电池】--
[49]精品 | 燃料电池参数设计
[50]精品 | 燃料电池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