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美国登月再签一国,达到56个,连登月器都搞不定,真能重返月球?

2025年7月25日,华盛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非洲国家塞内加尔正式签署了《阿尔忒弥斯协定》,这是全球第56个加入美国登月朋友圈的国家。

这项协议原本在2020年只是美英澳等8国的“排他小圈子”,如今却扩大到了近三分之一的地球国家。

为何一个曾将人类首次送上月球的超级大国,如今却需要召集56个国家“抱团取暖”才能勉强推动一个载人登月项目?

事实上,阿尔忒弥斯协议,表面上签下了56国盟友,实则NASA自己都没底,能否如期完成“重返月球”的目标,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敢保证”。

回望半个世纪前的阿波罗时代,美国曾以一种近乎工业奇迹的速度,在8年内完成从零起步到人类登月的全流程。

而今天,即便NASA背靠全球最成熟的航天体系、坐拥全球最多的科研资源和巨额预算,却在“重登月球”这件事上磕磕绊绊、步履维艰。

原本定于2024年底执行的“阿尔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任务已经延迟到了不早于2025年9月,而更关键的“阿尔忒弥斯3号”——则从最初的2025年末,一再延期至2026年,再至最新评估的2027年。

这意味着,距离阿波罗17号最后一次登月,已成了NASA难以翻越的历史门槛!过去整整55年,美国仍未能跨出下一步。

但问题在于,2027年这个节点真的靠谱吗?

NASA对此的回答并不乐观。

在2024年5月的一次国会听证会上,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亲口承认:“登月比我们预期的更困难。”这次罕见的松口不是托辞,而是对现实的无奈。

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其实是一整套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

曾经的阿波罗计划有土星五号这一可靠运载基石,如今的阿尔忒弥斯却只能从零构建包括“太空发射系统”(SLS)重型火箭、猎户座飞船和新一代月球着陆器在内的全新体系。

问题就在于,这三个核心支柱,目前几乎都处于“难产”状态。

以目前进展来看,虽然阿尔忒弥斯1号在2022年底搭载SLS火箭,成功完成了无人绕月任务,但成本高昂、复用性差,甚至被美媒称为“烧钱神器”。

其次,猎户座飞船的隔热盾牌在返回地球时表现出严重烧蚀异常,这种核心安全缺陷至今仍未完全解决。

而最令人担忧的,是本应承担登月重任的“星舰”项目。在过去一年中,星舰多次试飞失败:爆炸、着陆失败、结构解体……连基本的地面点火测试都屡屡炸台。

这意味着,NASA的关键硬件能力仍处于高度不确定状态。

更尴尬的是,美国并没有“Plan B”。换句话说,一旦星舰研发再度延宕,NASA几乎无法迅速切换合作方,只能无奈等待SpaceX突破。

根据NASA自己的评估,即便一切顺利,月球着陆器也可能要到2028年才能具备真正实用性。

而如果不顺利呢?那2027年登月的承诺,恐怕又要“跳票上热搜”。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一系列问题其实并不难理解。毕竟,美国已经有50多年没有进行过任何一次载人登月工程了。

而阿波罗计划所依赖的核心团队、工业体系、制造标准早已解散或过时,即使拿出土星五号的设计图纸,也没有人再能重建起当年的技术细节。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签下56国、宣布多个国际合作载荷,也依旧掩盖不住其登月计划的技术“原地踏步”。

美国高调喊了多年的“主导全球登月秩序”的口号,不断扩大登月“朋友圈”。

面对中国在2026年启动的国际月球科研站构想,美国试图以阿尔忒弥斯协定拉拢尽可能多的国家。

搞笑的是,拉拢的这些国家好像并不具备真正的航天能力!很多国家的加入更像是站队,而非实质协作。

例如,卢森堡、哥伦比亚、卢旺达等签署国自身并无航天能力,也没有明确的登月参与项目,但其“国际支持”属性,对美国而言却是另一种形式的合法性背书。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一些曾与中国深度合作的国家——比如意大利、阿联酋等,也在美方施压下暂停了与中国嫦娥七号探测器的合作,转而签署阿尔忒弥斯协定。

这种“站队式登月”,虽在名义上增加了美国项目的“国际参与度”,实则并未从根本上缓解技术卡脖子的现实困境。

反观中国呢?嫦娥工程虽然起步晚,但凭借稳定的推进节奏与清晰的技术演进路线,已经在月球软着陆、样品返回、极区探测等关键环节全面赶超。

而中国提出的“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也正吸引越来越多“实干型”国家接洽合作,形成另一个与阿尔忒弥斯协定抗衡的全球科学联盟。

美方深知这一点,也正是这种压力,促使其不得不在外交层面“抢人头”,以求构建战略缓冲。

可惜,登月“小圈子”扩大归扩大,NASA依旧要面对工程技术的冷冰冰现实。

哪怕签下100个国家,也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他们还没有一艘能安全送人上月球并返回的系统。

而且,这种“抱团登月”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失控的资源分散——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目的、科研优先级和经济约束,很难像阿波罗时代那样形成“全力以赴”的共识。

于是,我们看到今天的美国太空战略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循环:

技术落后带来项目延期,项目延期引发舆论压力,舆论压力催生“刷人数”,刷完发现核心问题依旧是火箭、飞船和着陆器没人能做出来。

而所有这些问题的叠加,也让外界开始愈发质疑——美国到底还有没有能力复制一次阿波罗奇迹?

NASA在执行层面长期“内斗内耗”,资源分配失衡,优先级混乱!短短几年内,阿尔忒弥斯计划几度被推翻、重启,再推迟。

这一切,都为中国赢得了巨大的时间窗口。倘若中国在2030年前后实现首次载人登月,美国所谓的“技术领先”神话也将面临全面崩塌。

美国要重返月球,靠的不应是“朋友圈”,而是真正的硬核实力。可惜,这恰恰是如今的NASA最为稀缺的东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BY9OcY-od1hJW-zUa9fzeP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