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工智能会否取代人类?

编辑 |Echo Song

《失控》和《必然》这两本书的作者凯文·凯利,一直在跟我们阐述人类的未来。如今,在《生命·觉者》中,他再次向我们展现了他眼中的人类这一物种,其生命将如何演进。

今天,世界上存在着3000万个物种,即比40亿年前多了3000万种存在形式,而人类并非进化的最高形式。进化就如无线电波一样,触及全世界。无论人类还是其它物种,甚至我们同树木一样,有着相似的进化演变。

凯文·凯利提到,这个星球上存在的生命所遵循的自我组织的原则,正在扩展到银河系、各个星球、以及整个宇宙。他们都是自一个原点开始,然后逐渐变得复杂而多样。我们所认知的宇宙之外,大部分是混沌未知的。唯有生命的存在,使一切变得有序。而他所认为的进化,其最终意义就是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和存在方式。也就是说,人类区别于其它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无限可能性。人类就是一种创造科技的工具,凭借科技的发展,人类在宇宙中不断地探索未知。

思维的大变革

凯文·凯利解释,人类的智能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在几百万年的历史中,人类智能仅仅作为一种特殊智能类型,用于解决问题,而我们所创造出来的是人工智能的开端。人工智能有着许多种类,且每一种都有自身的作用。在很多领域,人工智能将比人类更加聪明、更加强大。这种差异实际上意味着优势。所以,要了解人工智能,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它思维方式的不同。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是,人工智能将带来颠覆世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举例设想,如果你有一辆拥有250匹马力的汽车,在公路上行使时,给这辆车加入人工智能,那它就拥有了250个大脑,以及250匹的发动机马力。也就是说,现在这辆车不但拥有机械的动力,也加入了人工智能的系统。这就是无人驾驶汽车。

当我们拥有了人工智能这种新力量,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将被涉及,它像电流一样在电网上扩散传播,这个网络叫做“云”。我们可通过网络将人工智能发送给每个人。

人工智能会成为商品、日用品,成为一种服务。你不必创造自己的人工智能,只需购买,想要多少买多少,让人工智能应用到生活中的一切,可以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未来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

从历史的长期趋势中看到,世界终将形成统一的星球,统一的社会,统一的文明。国家界定、地域划分,都是十分短视的视角。世界发展的长期趋势是:我们终将形成一个宇宙行星世界政府,一台超级终端将与世界70亿人的电脑终端系统联机,与所有的人工智能联机,最终演变成一个统一的超级系统。

未来已来 交互体验时代

在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类似Google、Facebook、百度这样的公司,他们都有种自然垄断性,这是由他们的网络化特征决定的。任何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网络,最终都要走向占主导地位的垄断趋势。但实际上,他们的生命周期都非常短,最多二十年。他们终将随着时间推移,被其他的垄断形式所取代,不是被一家而是很多公司所取代。百度也好,苹果也罢,凯文·凯利并不关心谁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因为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种未来的长期趋势就是互动。我们想拥有与设备的交互体验,希望拥有虚拟现实的交互环境;我们渴望真实的互动和回应,期待自己通过很多种途径与电脑进行互动。

如在电影《少数派报告》中,凯文·凯利与斯皮尔伯格一起工作,设想在未来2050年的电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或者手势,与电脑进行交互;可以通过手指在屏幕上移动完成交互,也可以用整个身体与电脑进行交互。这种思想在电影中得到诠释,汤姆克鲁斯扮演的角色,将数据流变成音乐显示。

随后,电影《钢铁侠》中,罗伯特·唐尼在影片中使用的数据感应交互,让人工智能拥有整个躯体,甚至能跳舞。无论通过较大肢体动作,还是细微手势,人都可以与电脑进行互动。有一种微型雷达芯片,可以追踪到手指人的动作,也能探测到我们的面部表情,从而阅读人的情绪。我们与电脑交互的终极方式就是所谓的“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计算机仿真系统,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凯文·凯利接受采访时,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甚至使人类消亡?他认为这是种虚构的幻想,根本不可能。但是所有人都觉得未来有可能发生,因为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情景。然而这可能是一个误解。关于世界到底是什么构成,又如何运作的?他表示大家被误导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25A1ZDNM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