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一家研发人形机器人的公司放出消息说:他们公司研发的孕育机器人也许能在一年之后问世,且售价大约只需要10万人民币。
孕育机器人的意思就是,精子与卵子结合之后,从胚胎到胎儿成长至比较成熟的这个过程,不再由妈妈来负担,而是由机器人来代劳。请注意,这里说的“成熟”,不是十个月,而可以是十个月、一年、两年,甚至三年。
人类的婴儿,因为头部过大,母体无法承担,事实上一直都是早产儿,被迫在发育得很不成熟的时候就脱离母体。与多数哺乳动物的幼婴相比,人类的婴儿诞生的时候是非常非常脆弱的,没有任何自理能力。
相比之后,小羚羊降生没几个小时,就能够快速奔跑,能够用急停、转向,把狮子甩掉。
当机器人代替母亲孕育之后,这种状况就改变了。婴儿什么时候降生,变成一件灵活可选的事情,想象力无限打开。婴儿完全可以由机器人孕育到将近会走路,能学习语言的阶段,我们现在的1周岁左右,再降生。
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这样的未来,大概率是会实现的。广州这家公司是不是真能落地这样的产品,我不知道,通常技术突破不会这样快;但孕育机器人,我认为一定是会出现,且成为人类常规的孕育工具。
此前美国有一定公司提过这样的概念,且饼画得更大,包括了基因编辑,基因优化;而现在中国的这一家公司,试着落地的范围相对更小一点,只是包括了构造一个胎儿成长过程所需要的环境,包括营养、适当的温度与活动空间。这相对来说,争议要小一些,也更简单一些。
对于现代人类来说,自然的孕育、分娩方式,负担很重,也有相当的危险性。人类在孕育孩子这种环节,其实比鸟类要落后得多,也困难得多。孕育机器人,某种程度上就是让作为哺乳动物的人类,能够同时拥有鸟类的优点。
如果这样的机器人出现,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孕育分娩的难度直线下降,生育率直线上升,整个地球不得不重新协商,达成一致,约定每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3或4个孩子。
现在生育率下降,本质上是因为对于现代女性来说,既要孕育,又要保持职场追求,两者冲突太多了。一旦孕育机器人承担掉前一项负担,生育率是不会下降的。因为实际上,现代育儿比起以往来,各种便利条件多太多了,只要你不矫情,难度实际上是低了很多的。
我毫不怀疑从中远期的角度,这种状况一定会发生,一直主张人口增长的真实规律是它与生产力的增长是成正比的,人类的科技越发达,生产力越强,人口就越多。近几十年城市化后,出现的人口萎缩,不是真正的历史规律,只不过是一段微不足道的历史逆流而已。
如果孕育机器人真能落地,希望我们能够快速地拥抱这种变化,就像建立公立教育体系一样,由正规的公立医院来接纳这种设备,从更高的对生命,对社会负责的角度(而不只是盈利)来实践,少走一些弯路。
#孕育机器人
#机器人
#广州卡哇伊机器人
#张其峰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