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太阳系外发现两个“水世界”,可能存在生命

大家好,我是魅力科学君,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科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两个“水世界”,其储水量大得令人吃惊,而且还可能存在生命,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在天琴座方向,距离地球大约219光年的位置上,有一颗被称为“开普勒-138”(Kepler-138)的恒星,是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红矮星,其质量与半径只有太阳的53%左右,它有三颗已确认的行星,分别是“开普勒-138b”(Kepler-138b)、“开普勒-138c”(Kepler-138c)和“开普勒-138d”(Kepler-138d)。

在这三颗行星之中,由于“开普勒-138c”和“开普勒-138d”与主恒星的距离既不太远,也不太近,刚好位于“宜居带”范围之内,因此它们就成为了科学家的重点关注对象。

根据多年来的观测数据,科学家估算出了这两颗行星的质量和半径,结果表明,它们就像是一对双胞胎,其半径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地球的大约1.51倍,质量也差不多,都是地球的2.2倍左右。

在得到这些数据之后,科学家据此计算出了它们的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3.6克,作为对比,地球的平均密度大约是每立方厘米5.5克。

从理论上来讲,一颗星球质量越大,自身的引力就越强,会把组成自己的物质压得更“密实”,由于这两颗行星比地球重多了,因此如果它们是与地球类似的岩石行星,其密度就应该比地球大得多,但它们的密度反而还比地球小得多,这就显得很是奇怪。

对于这种情况,科学家给出了一种合理的推测——这两颗星球的组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密度比岩石小得多的物质。

具体是什么物质呢?科学家首先想到的是氢和氦,它们是宇宙中丰富的两种元素,但由于这两颗星球的个头还不够大,引力也不够强,不足以束缚住像氢和氦这样的轻元素,所以这个可能性很快被排除了。

那么,还有什么物质,在宇宙中既常见,密度又比岩石小得多呢?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水。

众所周知,水是由氢和氧这两种元素构成,而在宇宙中,氧元素的丰度也相当可观,有这么丰富的原材料,再加上氢和氧很容易“一拍即合”生成水分子,所以,水在宇宙中实际上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物质。

重要的是,水的密度远低于岩石,所以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这两颗行星含有大量的水,以至于其平均密度被“拉低”到我们观测到的数值。

为了对这个推测进行验证,科学家又对“开普勒-138c”和“开普勒-138d”进行了大量的观测,收集到了更加详细的观测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建立了行星内部结构的计算机模型,这个模型会模拟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岩石、金属、水和气体等物质在行星内部的分布方式。

科学家将模型运行出的各种可能结构,与两颗行星的实际观测特征进行逐一对比,剔除不符合的数据组合,最终得出了一个与观测最吻合的结果:这两颗行星的总质量中,有大约50%都是水。

正如前文所言,这两颗行星的质量都是地球的2.2倍左右,而这也就意味着,它们的储水量比整个地球的质量还要多一点,不得不说,这样的储水量实在是大得令人吃惊,毕竟在我们地球上,水的质量占比只有地球总质量的大约0.023%。

科学家指出,由于它们都位于“宜居带”之中,水可以在其行星表面以液态的形式大量存在,进而形成异常深的海洋,根据估算,其海洋平均深度至少可达2千公里,而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两颗行星上是不存在陆地的,它们是两个名副其实的“水世界”。

不过在这两颗行星上,水并非都是液态的,在行星表面,大量的水会受热变成水蒸气,这也是它们大气层中的主要气体,而在行星的深处,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就会因为压力巨大而形成固态的冰(“冰VII”或“冰X”),在冰层之下,才是它们的岩石核心。

(地球与“开普勒-138d”的对比,“开普勒-138c”的内部结构与“开普勒-138d”基本相同)

那么,这两个“水世界”有可能存在生命吗?正如我们所知,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在这两颗行星广阔无垠的海洋里,是有可能存在生命的。

不过由于它们的主恒星(也就是“开普勒-138”)还很“年轻”,其年龄大约只有10亿年,相对而言,我们的太阳却形成于大约46亿年前,而地球上的生命也是经历了大约40亿年的时间,才演化成如今多姿多彩的生命形式,所以就算那里有生命,也大概率只是一些非常原始的生物,应该不可能与现代地球上的生物圈相提并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4RevefDoFpukdQMfBeTpg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