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流”系统的第二篇文章,这篇的主题是RVC(Ruby vSphere Console)的命令脑图。笔者经常需要使用多种操作系统,包括各种linux的发行版,各种unix,各种shell,需要记忆不同操作系统下,相同功能不同语法或者名称的命令,觉得非常麻烦,经常要在显示器前发呆一下下,用来切换自己大脑中的不同“shell”。后来发现用脑图的方式记录相关命令是非常方便记忆和查询的,毕竟大脑对有空间感的东西记忆更好一些。保存和分享也比较方便,一个图片就可以了,这非常符合“一图流”的思想。
Part.1
什么是RVC(Ruby vSphere Console)
首先我们来看看RVC是什么,我想从全称大家已经知道他的作用了。没错,RVC就是基于Ruby的一个vSphere命令行工具,他可以管理ESXi或者vCenter。最初RVC是作为一个Fling(体验小程序)来发布,从vSphere5.5开始作为一个内置的特性发布。
RVC将vSphere的相关资源使用目录树的结构进行展现,可以基于对象来运行命令,这就有点像操作目录中的文件。由于RVC的这些特性使得他在很多管理场景下比使用图形界面去操作要方便,而且更有效率。
Part.2
RVC的运行环境
RVC可以在以下环境中运行:
vCenter Server Appliance (VCSA)
Windows-based vCenter Server
vMA
Linux
Windows
可以运行的环境还是很丰富的,其实只要具备了ruby的环境基本都可以使用。
vCenter Server Appliance (VCSA)
从vSphere 5.5开始 RVC已经作为一个内置的特性包含在版本中,我们只需要通过SSH连接到主机即可。然后运行“rvc root@localhost”命令
Windows-based vCenter Server
windows版本的vCenter也会内置rvc,但运行方式会不同。我们需要找到vCenter的安装目录,不同版本路径会不同。6.7版路径如下:\Program Files\VMware\CIS\rvc\rvc.bat
vMA
vMA没有内置RVC,所以我们需要安装Ruby和RVC。
请参考以下代码:
vma:~ # sudo su
vma:~ # zypper install rubygems
vma:~ # \curl -L https://get.rvm.io | bash -s stable
vma:~ # source /etc/profile.d/rvm.sh
vma:~ # zypper install patch automake bison gcc gcc-c++ libtool patch gdbm-devel glibc-devel libffi-devel libopenssl-devel readline-devel zlib-devel
vma:~ # rvm install 1.9.2
vma:~ # gem install rvc
vma:~ # gem install ffi
安装完成后,使用rvc进行连接
vma:~ # rvc user@vcenter
Linux
由于不同的linux发行版本的安装过程有所不同,我们在这里就不讨论了,大致的过程是安装rubygems,然后安装RVC。
Windows
如果你只想熟悉一下RVC的环境,做个简单的实验,而又不想安装VCSA或vMA,或者多开几个虚拟机话。那么笔者建议在你自己的windows上安装RVC。只需要安装2个安装包即可运行,当你不需要他们时可以随时卸载,非常方便。这里以vSphere 6.7为例。
打开vCenter的安装介质
找到\vCenter-Server\Packages目录
安装该目录下的这两个安装包
安装完成后打开
运行rvc.bat文件
Part.3
RVC的基本使用
资源目录树
RVC使用目录树的方式来管理资源,就像linux中的目录一样,用cd来进入不同的目录,用ls来显示目录下的文件(资源)。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目录都会有一个编号,这个编号可以方便我们进入该目录,而无需输入复杂的目录名称。
查找对象
使用find命令可以查找所有的子对象资源。
获得帮助
只要直接help即可查看全部命令,命令 --help或者-h即可查看对应命令的帮助信息。
Part.4
RVC命令脑图
图片较大,请耐心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