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从展览到互动:非遗APP原型设计如何兼顾传承与体验?

宣扬文化的核心在于“人”,让人真正参与到文化的传播与互动中,文化的创新与再创造才有可能发生。非遗APP/小程序正是一种有效的非遗文化传播载体。如何将这类产品设计得“好用”“常用”,是非遗类小程序设计中面临的关键挑战。本文通过对墨刀素材广场的一款非遗文化知识类小程序的原型结构进行深入解析,总结其通用设计要点,希望为同类型产品提供参考价值。

一、非遗类原型设计详解

本文以墨刀素材广场的“56个民族的非遗文化知识”小程序原型为例,拆解其核心设计逻辑:

首页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结构布局,顶部为与非遗文化相关的主题视觉图,增强用户对产品核心内容的直观感知。视觉图下方以卡片组件形式划分五大功能入口,包括:“我的预约”“民族文化”“非遗知识”“AR展厅”及“更多服务”。模块化入口设计有助于提升用户的功能识别效率,便于快速定位操作目标。

在首页功能区下方设有预约提醒栏,系统会自动同步用户预约状态并进行即时提醒,优化了用户的服务体验与信息反馈路径。提醒区域下方则为核心内容区——非遗技艺展览模块,采用“两列瀑布流”布局,卡片统一展示展览封面图、展览简介及预约开放时间,用户可一键发起预约,整体交互路径简洁高效。

“民族文化”模块聚焦互动体验,采用“答题闯关”式轻量互动玩法。用户基于民族文化相关知识进行答题,提交后系统实时反馈答案,并配以简洁明了的文化背景解读,提升学习沉浸感。页面整体配色淡雅,字体风格圆润童趣,兼具趣味性与亲和力,有效增强用户在文化认知过程中的参与度与留存意愿。

整体来看,该原型围绕“非遗文化普及+互动体验+服务辅助”三位一体的产品定位,借助模块化结构与视觉引导策略,确保内容传达与操作流程的自然衔接,具备清晰的产品架构与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基础。

二、非遗类原型设计技巧

1、视觉主题明确

开屏页或首页顶部加入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图像,强化文化氛围感,让用户一眼明确产品的核心定位。建议选用传统纹样、民族图腾或实景照片作为视觉锚点,避免商业感过强导致文化氛围稀释。

2、服务提醒就近展示

将“预约提醒”等服务型信息就近安排在首页功能区下方,便于用户快速查看预约状态,减少操作路径。提醒组件建议信息简洁、重点突出,并通过颜色或图标增强提示效果。

3、内容卡片结构统一

非遗展览区域采用“图+文+操作”三位一体的卡片式结构,卡片内统一展示封面图、简介及操作入口(如预约按钮),图文比例适中,视觉信息清晰有序,避免用户在浏览中产生信息疲劳。

4、互动设计融入轻量游戏化

适度引入问答闯关等互动机制,增强用户的参与意愿和文化记忆。建议页面风格适度趣味化(如使用圆角卡片、动态按钮、卡通字体等),但整体风格需要保持统一;答题后的反馈包含相关文化背景补充,提升用户的知识获得感。

三、非遗类素材模版分享

以下素材均来源于墨刀素材广场

1、非遗/非遗文化/社区交流/非遗商城/文创产品/app/小程序

2、非遗app漆语

3、非遗文化宣传/web端/官网

4、非遗展示馆小程序

5、广东非遗文化文创宣传/中华文化/用户端APP原型图

结语

非遗文化的传承,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的参与与情感连接。APP或小程序作为数字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了内容展示的功能,更是链接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个体的桥梁。产品经理在设计非遗类数字产品时,既要注重架构清晰、交互友好,也要深入理解非遗内容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用户心理。

希望本文对非遗原型的拆解与设计技巧总结,能为文化类产品的从业者提供实用思路,助力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与活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EWVw7v0g7G-3TEir6HyWXA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