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国内首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学术专著《压缩空气储能理论与应用》在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正式发布。该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凝聚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陈海生团队二十余年的科研成果与集体智慧。
作为国内该领域的首部学术专著,《压缩空气储能理论与应用》聚焦压缩空气储能这一被寄予厚望的新型长时储能技术,系统梳理了其发展背景、理论基础、技术原理、设计方法、工程应用及发展趋势。书中不仅涵盖了团队二十余年艰苦攻关的最新成果和一手数据,还结合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全球能源科技竞争格局,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
压缩空气储能凭借安全低碳、大容量和长寿命等优势,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但长期以来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前沿性的学术专著。该书的出版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可为奋战在科技前沿的科研人员、为工程设计建设一线的工程师、为所有关心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的同仁,提供一块坚实的“铺路石”,一部能放在案头、常翻常新的参考书。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希望该书为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也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和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注入新的知识动能。
作者简介
陈海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所长、研究员、杰青,获国家级领军人才和腾讯科学探索奖。兼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中关村储能技术与产业联盟理事长,以及《储能科学与技术》《工程热物理学报》《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Energy Storage》副主编。长期从事大规模物理储能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研究。牵头建成国际首套1.5MW、10MW、100MW和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系统。
来源: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作者:张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