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陈海生:书成三愿

压缩空气储能理论与应用

陈海生, 徐玉杰, 张华良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5. 7

书成三愿:一愿不负同仁相期殷殷,二愿填补学科专著空白,三愿响应国家能源战略亟需。储能,作为能源革命的核心支撑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与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石。压缩空气储能以其规模大、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在国际上被视为大规模长时储能的主要发展方向,技术探索与应用实践已蔚然成观。然而,新世纪以来,国内虽奋起直追,成果斐然,却始终缺乏一部系统阐述其理论、技术与应用的专门著作。因此,我们希望本书能填补此一空白,为奋战在压缩空气储能研究前沿的科研人员、投身于工程设计与建设一线的技术专家,以及所有关注此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一部兼具理论深度、技术广度和应用价值的参考书,以期成为推动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快速发展的铺路之石。

在内容上,本书力求全面性、系统性、前沿性三者并重。我们希望跟读者一起深入剖析压缩空气储能的技术和应用背景,洞悉技术底层的热力学与流体力学等理论基础和学科内涵。在此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传统补燃式、先进绝热式与蓄热式、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等主要技术路线,对其基本原理、关键部件设计方法、系统集成优化策略进行阐述。同时,我们始终关注技术发展的前沿,书中一方面融入了大量研究团队在热力循环创新、高效压缩/膨胀、储/换热系统集成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努力呈现国际最新发展动态,以期帮助读者把握住技术发展的趋势与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源于研究团队十数年来在实验室里的测试数据、在工程现场攻坚克难的汗水,以及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是长期积累的成果与集体智慧的结晶。

值此成书之际,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感激。首先,向并肩作战的研究团队全体成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诚挚的感谢!刘畅、丁捷、林曦鹏、孙爽、朱阳历、王亮、张新敬、左志涛、张宇鑫、盛勇、付文秀、郭欢、王嘉辉、张可心、陶船斯嘉、门静婧、张志来、李文凯、汪翔、尹钊、陈仕卿、朱轶林、李文、周学志、张雪辉、梁奇、侯虎灿、王艺斐、凌浩恕、杨征、王少林、谭雅倩、贺凤娟、胡珊……是他们夜以继日的钻研、无私分享的成果和不懈的支持,赋予了本书坚实的根基与鲜活的生命力。他们的无私奉献,是本书得以成型的根本保障。同时,本书的出版也得到了学界前辈和业界同仁们的鼎力支持与殷切关怀。承蒙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荣誉理事长金红光院士和理事长朱俊强院士高屋建瓴的指导与勉励,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委员会朱庆山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夏清教授的宝贵建议与大力支持,为本书增色良多。在此一并深表谢忱!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方兴未艾,探索之路未有穷期。因个人学识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或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读者朋友们不吝赐教,敬请批评与指正。

于北京

2025 年4 月15 日

本文摘编自《压缩空气储能理论与应用》(陈海生, 徐玉杰, 张华良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5. 7)一书“前言”,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80360-3

责任编辑:范运年

(本文编辑:刘四旦)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1xUQ2lOLXcL6afBAc_Odno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