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建议收藏-基本涵盖《钢托常见卡环类型及英文词汇》

接活动钢托学习其固位体

太深,太专业的设计,我们可以不懂。

但因为要和国外医生或客户进行沟通,作为传达者,那么对于产品的某些细节上的英文,我们需要去了解。

直接固位体是可摘局部义齿(RPD)的组成部分,用于固位和防止义齿脱位,由卡环组或精密附着体构成。

根据其位于基牙内部或外部的不同位置,直接固位体可大致分为:

冠内固位体 (Intracoronal)

冠外固位体 (Extracoronal)

第一,冠内固位体 (Intra-coronal Retainers)

由 Herman E.S. Chayes 博士于 1906 年创立。其设计位于基牙的正常轮廓内,功能是固位和稳定局部义齿。

包含两个部件:阴型 (Matrix)阳型 (Patrix)

分为两类:精密附着体 (Precision attachments)半精密附着体 (Semi-precision attachments)

第二,冠外固位体 (Extra Coronal Retainers)

卡抱于基牙外形高点线以下,其功能是固位和稳定可摘局部义齿(RPD)。

分为两类:固位卡臂 (Retentive clasp arm)冠外附着体 (Extra-coronal attachments)

图1-冠外固位体-精密附件

本文不展开对精密附着体的阐述,只对常见的卡环进行了解

卡环是RPD中最常用的冠外直接固位体

所有结构合理的卡环均具备三大功能:支撑(Support)、稳定(Bracing)和固位(Retention)

冠外固位体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支托(Rest)

功能:提供垂直向支持。

小连接体(Minor connector)

功能:通过贴合基牙邻面预备的导平面,起到稳定作用。

邻面板(Proximal plate)

结构:从预备的边缘嵴延伸至基牙的中三分之一与龈三分之一区域。

卡臂(Clasp arms)

功能:作为稳定、固位和对抗单位发挥作用。

卡环设计的要求:

支撑(Support):抵抗龈向移位(通过𬌗支托occlusal rest实现)。

稳定(Bracing/Stabilization):抵抗侧向移动(通过对抗臂reciprocal arms ,小连接体minor connector等刚性部件实现)。

对抗臂(Reciprocation):卡环臂(固位臂retentive arm)施加于基牙上的每一个力,通常必须由一个相等的、平衡的力来对抗。

被动性(Passivity):当卡环就位于牙齿上时,它应处于静止状态且不施加任何力。其固位功能仅在可摘局部义齿(RPD)受到脱位力时才被激活。

固位(Retention):通过将固位臂置于基牙的倒凹区内来实现。

龈上卡环的类型

suprabulge clasp

嵴上卡环(suprabulge clasp)或𬌗向就位卡环(occlusally approach clasp),因为卡环从𬌗方向进入固位倒凹区。

简单环形卡环

     Simple circlet clasp (C-clasp )

最基本的环形卡环设计,包含一个固位臂和一个对抗臂,从同一主体延伸并环绕牙体。

2.圈形卡环(Ring Clasp)

卡环几乎完全环绕基牙,常用于孤立牙或倾斜基牙。需搭配支撑杆(Supporting Strut)使用以防止变形,并提供额外稳定作用。

3.间隙卡Embrasure clasp

横跨两个相邻基牙的邻间隙,通常包含双支托(Double Occlusal Rest)和双侧卡臂(固位臂与对抗臂),适用于牙弓对侧无缺隙的情况。

4.回力卡 Back action clasp

a. 反向作用卡环是圈形卡环的一种改良。

b. 它用于缺隙前的前磨牙基牙。

c. 通常使用传统的环形卡环可以很好地进入倒凹,且牙体覆盖更少,金属显露也更少。

5.反回力环 Reverse-back action clasp

另一种变形,倒钩卡/鱼钩/发夹式 Reverse action clasp (Hairpin)

卡臂设计带有反向弯曲,用于从𬌗方进入邻面倒凹。适用于组织倒凹或舌体干扰无法使用杆卡的情况。

6.对半卡环- Half-and-half clasp

固位臂与对抗臂分别起源于不同的小连接体,减少牙体覆盖,但临床应用较少。

7.双重卡环-Multiple Clasp

双重卡环简单来说就是两个相对的环形卡环,在两个对抗臂的末端连接在一起。

适应症:

a. 当需要额外的固位和稳定时使用,通常用于牙支持式局部义齿。

b. 可用于局部义齿修复整个半侧牙弓时的多重卡环固位。

8.延伸卡环-长臂卡环 Extended Arm Clasp

延伸臂卡环是一种改良的环形卡环,其固位臂和/或支撑臂延伸超过基牙,到达邻近的牙齿。该设计适用于以下情况:

牙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 (RPD)(非远端延伸义齿)

靠近鞍基的牙齿没有足够的颊侧或舌侧倒凹

由于邻间隙限制而无法使用嵴下固位体

邻近牙齿具有可用的颊侧或舌侧倒凹

这种设计的主要缺点是:

延伸的卡环覆盖的牙体结构较多

卡环断裂的发生率较高

组合卡环的类型

Combination clasp

1.混合型卡环(combination of survey line clasp):指Ⅰ、Ⅱ型,Ⅰ、Ⅲ型,Ⅱ、Ⅲ型混合型卡环,主要由于临床上基牙颊舌面观测线类型未必一致

2.结合型卡环(combination of cast andwrought wire clasp):由锻丝固位卡臂铸造对抗卡臂组合而成。

3.美观卡环Esthetic Clasp-隐义卡环、透明卡环、齿色卡环等 一般用于前牙:由特别树脂形成卡环再和主体树脂一起结合而成。

4.RPI系统卡环(RPI System Clasp):

RPI卡环的命名来源于其三个核心组件的缩写:

R = Rest(支托):始终位于近中位置。

P = Proximal plate(邻面板):与基牙远中导平面接触。

I = I-bar(I型杆):弹性固位臂,进入基牙颊面倒凹。

这些组件共同构成RPI卡环系统,通过协同作用实现固位、稳定和应力分散,尤其适用于远端游离端缺失的牙黏膜支持式义齿。

设计特点

组成结构

a)近中支托

b)小连接体:置于近中舌侧邻间隙,但不接触邻牙。

c)邻面板:与导平面龈向部分约接触1mm。

d)铸造I型杆固位臂:位于牙齿近中颊侧最突点或其近中位置。

倒凹深度:进入0.01英寸(0.25mm)倒凹。

提供单侧支撑作用

邻面板与小连接体共同提供稳定和对抗作用

功能运动特点:行使功能时,邻面板与I型杆沿近中-龈向移动,与牙齿分离,从而将更多功能性负荷分散至缺牙区牙槽嵴。

5.RPA(Rest Proximal plate Aker clasp):

结构组成

该装置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近中𬌗支托(Mesial occlusal rest)

邻面板(Proximal plate)

环形卡臂(Circumferential clasp arm(Aker Clasp))

该卡臂起源于邻面板的上端,环绕牙齿延伸,最终卡入近中倒凹区以实现固位。

适用场景

当基牙存在以下杆式卡环(如I型杆)禁忌症时,可采用RPA设计作为RPI系统的改良方案:

过度颊/舌向倾斜

严重组织倒凹

颊侧前庭过浅

所需固位倒凹位于牙齿龈1/3且远离延伸基托区域

设计特点

环形卡臂(Akers clasp)替代I型杆,从邻面板上端延伸并环绕牙齿卡入近中倒凹。

保留近中支托和邻面板,维持应力中断和稳定功能。

可以对比一下这三种混合卡环,有点类似

6.变异RPI卡环组:颊侧杆卡可用T卡、U卡、L卡等不同类型

7.MLI卡环组:又称为近中舌杆卡环组,适用于缺隙远中下颌孤立舌倾基牙。

8.改良RPA卡环:近中颌支托,舌侧对抗臂,远中小连接体,颊侧固位臂组成

龈下固位体Infra Bulge Retainers

杆式卡环的特点与分类

基本特征

杆式卡臂起源于义齿支架或金属基托,从龈方向接近并进入固位倒凹区。

特殊类型说明

T型杆或改良T型杆等变体:

其固位末端从𬌗方向进入倒凹,无脱位作用

固位机制优势

杆式卡环的推式固位比环形卡环的拉式固位更高效。

分类方式

按固位末端形状分为T型、改良T型、I型、Y型或其他字母形态的卡臂。

a) T-clasp

b) Modified T-clasp

c) Y-clasp(Roach Clasp)

d) I-clasp

临床应用:

杆式卡臂通常用于牙齿颊侧表面,并与舌侧环形卡臂联合使用,以实现力学平衡。

另外 还有一些其他型态卡环,了解一下~

基本上本篇可以涵盖常见的卡环类型,如有不正,欢迎指出更正。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pvWCD0t_CLnB900rGYBjZp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