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促进产业与科技融合,“中国经济光明论”专场宣讲走进武汉东湖高新区

8月29日上午,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省委讲师团、武汉市委讲师团、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大思政课”宣传宣讲之“中国经济光明论”产业与科技融合专场活动在东湖高新区举行。

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与主题宣讲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的发展成就,凝聚“中国经济光明论”的思想共识。在圆桌对话上,长飞公司、武创院、华工科技三家机构代表围绕“产业与科技融合”核心议题,分享了各自在光通信、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鲜活案例。

圆桌会谈前,各位代表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参观

“创新是长飞37年发展的核心密码。”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昕用一组数据勾勒出企业成长轨迹:主导产品市场份额连续9年全球第一,每年将营收的5%投入研发且不设上限,累计获得1000多项专利。“我们构建了‘科研攻关-标准制定-产业应用-生态共建’的闭环生态。”郑昕透露,长飞通过牵头制定30余项国际标准,与上下游企业形成协同创新网络,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连续4年超30%,在6国布局8个生产基地,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曾经,国内90%高端工业仿真软件依赖进口,国内高端制造业企业面临软件断供风险。”武创院智能工业软件研究所所长助理章文文揭示了行业痛点。2022年,武创院主动对接十沣科技团队,助力成立了武汉十沣,半年内成立武创院智软所,成功开发出船舶设计仿真软件,并在多家研究所实现进口替代。“好的工业软件是‘用’出来的,我们已在船舶领域积累数据,未来将向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延伸。”她表示。

“7年完成海外同行30年的技术积累,这是中国速度的生动注脚。”华工正源数通产品线工程师张思明用数据诠释创新路径:2018年斩获全球5G首单,2020年5G光模块市占率登顶,2022年率先发布800G硅光模块,不到两年,又成功开发出 1.6T 硅光高速光模块,可以使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40%以上。他透露,前不久正式投产的华工科技光电子信息产业研创园暨出口基地一期项目预计在2027年全面达产后,将有超4000万只光模块交付全球客户,实现产值超300亿元,成为“再造一个华工科技”的重要引擎。

活动最后,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建国从理论层面进行总结,他指出,科技与产业融合需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为牵引,科技产业化需经历从0到1、1到100、100到100万三阶段转化,最终通过创新与商业化应用形成现实生产力。

这场“大思政课”,不仅为“科技自立自强”注入鲜活案例,更昭示着:当产业需求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中国制造正在书写从“规模优势”到“创新优势”的转型新篇。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蕊俊)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appz10xlNXpIySpPwN07SY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