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人口下滑有助于公民社会之形成
如果不考虑科技变革因素,当下的经济困境和人口危机将为开启下个阶段的公民社会打下基础。
出于对经济形势的应对,土地财政效用发挥到极致,带动大批农民在城市中购置房产,其中以货币安置为主要手段。这一次的进城,与90年代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大为不同:购置房产、落户安家,意味着下一代可以在父母身边成长,受到城里更好的教育。较于留守儿童,大量受过完整义务教育的基数群体,构成了“公民社会”的知识底层基础。
另一方面,因为人口减少、劳动力供给减少,带动一般劳动力价格上涨,个体的偏好和重要性凸显。劳动者议价能力提升,并从“议价”实践中培养出“议价”经验和“议价”意识,就有了公民社会的经济和观念基础。从集体主义的叙事中脱离,重新认识自身与组织关系、身份定位,集体主义偏好转向个人主义偏好。
观点2:第四次工业革命,AI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打断民主化进程
如果考虑科技变革因素,第四次工业革命,即AI的广泛应用,造成社会整体的劳动力需求削减。
市场上的“人力需求”只保留高端工作、少量执行工作、和大量服务业工作,目前劳动力市场上的中层职位将被自动化和算法大量取代,整体就业结构呈三角形。同时因为社会整体的用工需求不够大,个体难以获得议价权,受过高等教育中层与中等教育的底层共争服务业岗位。
议价权的缺乏 ,导致“议价”实践和“议价”习惯难以形成,个体选择空间有限,公民社会亦难以形成。
观点3:AI与人类之战,将使人类倒退回奴隶社会
因为AI对人类劳动力的高度替代性,现代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源要素将被改写。
第一阶段,混乱:
资本主义发展至今的消费主义的内在平衡将被打破,需求锐减,市场经济地位受到动摇,战争频发。
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家一味剥削员工,导致底层收入过少,没有消费需求,生产滞销,资本难以获利。消费社会中,资本家付给劳工足够多的钱,鼓励员工更多消费、消耗社会生产,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资本因此获益。
AI的广泛应用使得不需要劳工即可大肆生产,社会对于劳动力的回报降低,整体支出减少、需求锐减。消耗将以更加极端的形式出现,比如“战争”。
国家将更加分化,AI成为标配的技术,战争成为高层之间定期耗损的游戏。
第二阶段,新秩序:
AI的出现则破坏现代工业生产的价值链关系,回归计划经济经济阶段。
3D打印等技术导致无需产业链的工种和专业分布,想要即得,少数人的品味满足将不需要推动整个产业进步即可完成,神笔马良一样。
工业升级将不再带动更多职位的需求更新,市场经济中的供给和需求长期严重不平衡(供给无限大,需求非常集中),社会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即可满足。
第三阶段,阶层极端固化:
人工智能技术让社会分层,整个社会只需要
5%的规则制定者,10%的规则实现者(1:2)
30%的服务者(1:2)
55%无业游民(就业:非就业=1:1)
社会管理者,同时也是资源/资本的拥有者 2%
各个领域的规则设计者/技术官僚 3%
创意设计者/辅助执行者/coding/规则实现/高级服务提供者(法律、医疗)10%
一般服务提供者/机械维护者 30%
游民 55%
机械(无限)
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穷人永无翻身之日。
唯一的不确定性是AI:
AI的存在,导致不可改变的社会结构。谁能获胜,则全看AI帮谁。如此机制下,AI日益增长的绝对权威,直至人类失去全部的抵抗能力和自主性。
第四阶段:短暂的和平,与无尽的争斗
未等进入公民社会,人类就整体沦为了奴隶阶层。
可以幻想AI作为高度理性的群体,没什么恶趣味,因为大量机械的高度智能化生产,世界财富允许人类和AI共存于乌托邦。
然而田园牧歌、相安无事的阶段并不会持续很久。基于人类本性中对权力的贪婪,不安于与AI的平起平坐,不断试图恢复“旧日荣光”
一旦AI放弃与人类的和平共处和谈判,就会在AI与人类族群中爆发“持续到时间尽头的争斗”
第五阶段,奴隶社会:
由算法和“人工智能”维持运行的整套社会体系下,人成为“无用”和“多余的”。
控制论下的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沦为电池,或宠物。
外界环境亦被改造,隔绝外界刺激,进而斩断觉醒的机会。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