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徐德文科学频道,作者徐德文
你可能很难想象,掰弯一块普普通通的冰竟然可以发电,而这可能已正好驱散了物理学的一片“乌云”,那个困扰人类和无数科学天才几千年的古老谜题:闪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就在刚刚(8月27日),这篇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物理学》上的研究,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冰的认知。由西班牙、中国(西安交通大学)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通过无可辩驳的实验证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冰(学名Ih冰),竟隐藏着一种惊人的“超能力”——挠曲电性(flexoelectricity)。
这意味着,当冰块被弯曲、扭转或受到不均匀的压力时,它就能产生电荷!
谁能想到,我们司空见惯的冰块,竟然是一位深藏不露的“电系法师”。
◆ 01 一个古老的科学谜案:雷电到底从哪儿来?
要理解这个发现有多重要,我们得先回到一个困扰了富兰克林等无数科学天才的古老谜题:雷暴云里那毁天灭地的电,究竟是从哪儿来的?
我们早就知道,雷电的产生与云层中大量的冰晶颗粒有关。但问题来了,单个水分子虽然有正负两极(是极性分子),可一旦它们手拉手结成冰,由于特殊的晶体结构(遵循所谓的“伯纳尔-福勒”规则),这些小分子的极性方向就变得乱七八糟,正负电荷在宏观上完全抵消了。
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结论:冰,不是一种“压电材料”。
“压电性”就像打火机里的那种晶体,你一按(施加均匀压力),它就产生电压。既然冰没有这个特性,那雷暴云里冰晶碰撞产生的巨大电荷,岂不成了无源之水?这个问题,就像是物理学天空中的一朵“乌云”,迟迟无法散去。因为此前冰如何带电的理论众多,但都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疑点。
◆ 02 掰弯它,而不是按压它!柳暗花明的时刻
面对这个世纪难题,科学家们换了个思路。
既然均匀按压不行,那不均匀的力呢?比如,把它掰弯?
这就是“挠曲电效应”的核心思想:几乎所有材料,无论其内部结构多么对称,只要你让它发生弯曲,就会在弯曲的内侧和外侧产生电荷分离,从而产生电压。
压电性好比你一拳打在墙上(均匀受力),而挠曲电性则像是你把一根尺子掰弯(受力不均)。前者要求苛刻,后者几乎是“阳光普照奖”。
为了验证冰到底有没有这种能力,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极其精妙的实验:
他们先用超纯水在两个金属电极之间冻结成一个薄薄的冰板,做成了一个“冰电容器”。
然后,用一台高精度的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对这块冰板施加一个精确的、周期性的三点弯曲力,反复把它掰弯。
同时,他们用示波器等设备,同步监测冰的弯曲程度和电极上感应到的微弱电荷。
结果出来了!实验数据完美地显示,产生的电荷与冰的弯曲程度(应变梯度)成正比。这是挠曲电效应的铁证!
而且,测得的挠曲电系数还不低,竟然和一些先进的陶瓷材料(如二氧化钛或钛酸锶)处于同一水平,这些可是制造高科技传感器和电容器的明星材料!
更有趣的是,实验还有一个“买一送一”的惊喜:在约-113℃的极低温下,冰的表面薄薄一层(“表皮层”)竟然还表现出了“铁电性”——也就是说它能像小磁铁一样拥有可以被电场翻转的电极。
◆ 03 闪电的诞生,源于冰晶的一次次掰弯
如果说在实验室里掰弯冰块能发电只是个有趣的发现,那么将它应用到雷暴云中,就是真正的石破天惊了。
想象一下雷暴云内部的狂暴景象:无数的小冰晶和被称为“霰”的大冰粒,在强烈的上升和下降气流中疯狂地碰撞、摩擦。
每一次碰撞,都必然导致冰粒表面发生剧烈的、不均匀的形变——也就是弯曲。
研究团队立刻将他们测得的挠曲电数据代入一个理论模型,计算在这种典型的“冰-霰”碰撞中,能产生多少电荷。
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理论计算出的电荷转移量,与过去几十年里,全世界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模拟云内碰撞测得的实验数据,惊人地吻合!
一道闪电的诞生,或许就源于无数冰晶在碰撞瞬间,那一次次微不足道的掰弯。
更进一步说,这个理论的核心贡献在于解释了雷暴云电荷结构的温度反转之谜。实验证实,在冰点附近,冰的挠曲电效应的正负号会随温度升高而反转。正是这一根本性的物理反转,主导了云内“正-负-正”三极结构的形成,这也可能正是后续所有闪电现象的物理基础和根本原因。
当然,科学家们也坦言:他们并不声称完全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冰起电问题,挠曲电性并不排除其他起电机制的存在,甚至可能与它们相互作用 。自然界的雷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很可能是多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下次当你用吸管吹着喝干的肯德基可乐里的冰块,或者看到冬日的霜雪时,你可能要深刻思考一下了,你眼前的并非只是一团固态的水。它是一种“机电活性材料”,是潜在的低成本传感器,更可能是大自然中雷电伟力的微观来源。
参考文献:
Wen, X., Ma, Q., Mannino, A., Fernandez-Serra, M., Shen, S., & Catalan, G. (2025). Flexoelectricity and surface ferroelectricity of water ice. Nature 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