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老子》的哲学与人生智慧

时间:2018年8月3号,

地点:深圳大学

主讲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

讲座主题:孔子、老子的哲学与人生智慧

真正的确定性在心中

在一个没有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从何处才能寻找到人生确定的规律?这也就是哲学为什么一直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提供确定性的规律,自然科学提供给我们的规律,其实都是幻境。请注意我们现在认为确定无疑的自然规律其实在方法上都是不能证明自己确定性和普遍性的。质量守恒定律是实验验证的结果,但实际上却从来没有在实验室里实现过质量守恒。即使你做成了质量守恒,你也没有足够精密的仪器去测量质量;即使你做出了质量守恒,你又怎么知道真理不在被忽略掉的误差里。真正的确定性在哪?真正的确定性在心中。我决定不背叛,全世界的力量压在我身上我也不改变,这是确定无疑的,而这恰恰是哲学所提供的东西。

中国有哲学吗?

有人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哲学是舶来品。我们中国宗教意识不发达,如果我们还没有哲学,那我们数千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持中国无哲学论者事先假定了一种固定的哲学形态,柏拉图是哲学,那亚里士多德呢?亚里士多德是哲学,那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呢?黑格尔哲学形态与古希腊哲学形态相差甚远,哪有你心中想像的哲学的固定形态。如果你说德国古典哲学才叫哲学,那请问尼采、海德格尔呢?

什么是哲学?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哲学是关于世界、人生最根本问题的成体系的思考。所以当有人质疑中国有没有哲学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老子》这本书拿出来给他看。《庄子》已经是一部奇书了,但仍不是独创,《庄子》仍在用对话讲哲学。用对话讲哲学,用对话来容纳思想是最常见最容易想到的表达方式,《老子》通篇没有。《老子》里面有几大发明:1.《老子》是一部高度体系化和结构化的书籍,几乎每一章都有其体系结构,所以读《老子》时我们要有空间结构感,不能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直线式阅读;2.《老子》在哲学概念上有伟大的突破和发明,对后世的中国哲学有奠基性影响,比如“无”、“玄”、“一”、“大”等概念;3.《老子》文风优美,大部分篇章押韵。

哲学的语言困境

老子的哲学我们到底怎么理解怎么把握?接下来,我们进入到《老子》第一章: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里面没有什么玄妙的地方,它是告诉我们——什么叫哲学的语言困境?哲学必须使用语言,没有语言就不叫哲学。语言对我们的意义在于,它是我们获得普遍性和公共性的条件。大家看到我手中的麦克风是黑色的,那你能证明你眼中的黑色与我眼中的黑色是一样的吗?我们用语言表达的黑色是普遍的色差,当我说黑色,意味着它和别的颜色是不同的。至于我眼中的黑色与你眼中的黑色是不是同一个颜色,我们无法验证。哲学必须用语言,但哲学谈论的是终极问题,它要谈论所有事物的最终根源和根据。当我们用语言去把握事物最终根源和根据时,一个普遍的和无限的东西,当我们用语言去限定它的时候,说出来时就已经变形了。语言像网,你用语言去捕捉到它时,它已经不再是它了。

举个例子,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一本书叫Being and Time,翻译过来叫《存在与时间》,Being被翻译成“存在”,这个译名一直存在争议。因为Being这个词除了“存在”的含义外还是系动词“是”的意思,所以还应该翻译成《是时间》。你翻译成“存在”就丢了“是”,你翻译成“是”就丢了“存在”。但是我们要注意,海德格尔论述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存在是什么,Being是什么,这里面有“是”的含义,所以这个问题变成“是”是什么,于是语言的困境就彰显出来了。如果你不知道“是”是什么,你怎么问出“是”是什么?如果你已经知道“是”是什么,那你为什么要问“是”是什么?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揭示出语言的困境,但并不是说哲学有语言困境我们就撇开语言谈哲学。老子找到了超越语言困境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将思想放在结构之中。所以不能仅仅盯着老子在字面上说的东西,还要看清楚老子说的东西所体现出的结构,结构是超越语言困境的根本。

接下来是高度结构化的东西。“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非常清晰的“无”的系列对“有”的系列,后面接着“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有人就质疑老子强调清静无为,怎么老讲“有欲”?你要说“有欲”不对,我看“无欲”更不对。《老子》全书“无欲”就出现三次,除了这次出现的“无欲”之外,后面两次出现的“无欲”都是寡欲、节制欲望的意思。这个地方我们对中国文明做一个根本的了解,中国文明是此世性文明而非彼岸性文明,我们中国文明一切都围绕此世之饱满,而不是以追求彼岸为目标。所有以此世为核心的文明与以彼岸为核心的文明这两种文明走的道路是不一样的。以彼岸为核心的文明注定此世被抛弃,此世只是过程,这个过程要被舍掉。此世是唯一的目的和过程,人怎么可能没有欲求。什么是欲望?按照斯宾诺莎的说法“欲望就是人自我保存的冲动。”活在此世,追求彼岸,多多少少行为怪异。一个此世性格的文明怎么讲无欲?所以《老子》讲无欲时,重点落在寡欲和节制欲望上。

有限的肯定来源于无限的否定,比如这个麦克风是黑色的,因为我说它是黑色的就等于说出了它不是别的颜色。无是雕刻万物的唯一的普遍的那把凿子。我们这个文明伟大到日常,我们去观察还可以发现在老百姓说的大白话中就富含深刻的智慧。读书不是为了否定常识,轻易不要动摇父辈给你的那些智慧,当一种理论动摇了甚至扭转了父辈教给你的那些道理,你要警惕。别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回头想想老辈说的话“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多么朴素的道理。我们中国人从古至今考验一个字,这个字叫“盈”,“盈”就是满的意思。“月盈则缺,水满则溢”,“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这里面包含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的一个点,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没有完满,完满是不存在的,而且完满意味着停止。一切“有”要想发挥出作用都要以“无”为条件,杯子是空的,所以才能盛水,屋子是空的,所以才能在里面活动,锤子敲击东西前要拉开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发挥出力量。

中国的哲学一切努力指向实践。我们思考世界的目的不是出于好奇心,而是直指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好奇正在给人类带来灾难。按照现在科学家的预测,最快三十年,人工智能将拥有自我意识,当人工智能拥有自我意识思考我们人类时,它会认为人类有存在的必要吗?人类有这么多弱点——贪婪,软弱,消耗资源,破坏环境,记忆力有限,计算速度慢……一旦人工智能拥有自我意识,有什么它不能做的?干嘛需要人类的存在?所以人工智能一旦发展出自我意识,那就说明人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产生出人工智能。只要一旦产生出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人的使命也将结束。既然我们知道人工智能会带来这么大的危机,现在在努力地做什么?这只能说明人在努力地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老子》的哲学作用

老子的哲学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1.从个人智慧的角度来看,老子“无”的哲学体现为一种留余地的哲学,也就是留白的哲学。《老子》里面一连串的“柔弱胜刚强”的道理,重点在于留余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讲的就是踮起脚尖走路不可能永久站立,迈起大步想要前进的快,反而不能远行。不留余地则难以为继,留余地是不满,满了就运转不起来。魏晋时期有一个哲学家叫王弼,王弼在见老子时有一段名言“夫执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执一国之量者,不能成国;穷力举重,不能为用。”是指一个人的格局和能力刚够管理一个世家,你给他一个世家他是管理不好的。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刚够管理一个邦国,你给他一个邦国他是治理不了的。为什么?因为没空,所以运转不开。一个人竭尽全力举起东西,还是不够自己使用,所有的地方都要注意留余地。

为什么人要帮助弱者呢?道理很简单,上天让一部分人拥有健康、权力、财富、拥有各种各样有利的东西,拥有帮助他人的条件,因为我们曾经是弱者且终将是弱者,没人逃得过终将是弱者的命运,所以说帮助他人也是留余地。对人好要留余地,做任何事情都要留余地。有点能力有点才华的人到一定的阶段,时间全是满的,这个时候要学会保全自己。身可以被占满,但是心要有空。

2.治国理政的智慧。“无为”广泛存在于中国哲学之中,儒家讲无为,道家讲无为,法家讲无为,但是各家讲无为运作的原理是不同的。道家老子的无为是“无”对“有”的关系那样,理想的统治者让自己成为别人发挥作用的条件,而不是让自己去直接发挥作用。圣人一定是黯淡无光的,他的黯淡无光是别人闪光的条件,而别人无论如何都闪光是在他的黯淡无光的笼罩之下。用韩非简化版的说法大家更容易理解“不自用其力,用人之力;不自用其智,用人之智;不自用其勇,用人之勇。”这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解读。什么样的领导不好,事必躬亲不好,天天炫耀自己才华的领导肯定不好。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希望大家能去亲近经典,仅仅听别人说是无法代替自己阅读的。在这样一个功利的时代,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要收获。当我们抱着一颗计较之心去读经典时,其实是把经典狭窄了,因为只有把经典阅读本身当做目的而非手段时,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诸多益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07G0R0VD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