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一下恒星月与朔望月的问题。地球上看到的每一个满月,都是地球在中间,日月在两边,在水平方向成为一线的日子。如果在竖直方向上也达到一线平齐,还能见到月食。
画图说明,两次满月之间的时间间隔。29.5天,地球绕太阳运行了29度多,月球绕地球转了389度。这也好理解,月球绕地球一周,360°,回到上一次日地月连线的平行位置。再多走29度,才到达下一个日地月三星连线位置。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360°,是一个标准周期,27.32天,这个时长称为恒星月。恒星月只用于天文计算,不用于设置历法,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关系。
而月球绕地球,公转389度,才是地球人观测到的,两次月圆之间的时长。29.5天,是朔望月周期。这个周期直接用于设置历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图中两次日地月成一线的平面位置,是示意性的,既未把地球轨道面与月球轨道面相差的空间角度画出,又未画成椭圆轨道。这样的平面图,已能说明原理。
解释一下朔、望这两个字。古人定义这两个字,就是为说明,月相变化的两个特殊时间点。朔是至暗时刻,月面全黑,月相大小为0。望是月圆之时,月面全亮,月相大小为100%。根据观测结果,设置历法,朔在每月初一,望在每月十五。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朔与望的月相产生,都是日、地、月处于特殊相对位置的结果。在平面投影上看,都是三星一线。朔是月球在中间,望是地球在中间。
当然,自然观测结果,与人为制定的历法之间,会有一些差距。椭圆轨道运行的地球和月亮,各个月相周期不完全一样,出现一两天的差距很正常。
我国现行农历历法的标准是,保初一不保十五。月相面积为0的时刻出现在哪天,哪天就是初一。月圆之夜,可能在十五,也可能在十六,甚至可能跨越到十六与十七之间。
今年的七月中元节,已经到了,但月亮未圆。真正日、地、月一线的时间,出现在十六的后半夜,也可以说是七月十七的凌晨。这次是真正的日地月一线,地球完全遮住照射月球的太阳光,形成月全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着手准备,观测拍摄了。北京时间2025年9月7日23点半到9月8日早晨5点,会出现一次完整的月全食过程。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