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飞+撞击+伴飞:任务将采用“伴飞+撞击+伴飞”的模式,即先发射观测器对目标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获取其详细特性参数,然后发射撞击器对小行星实施高速撞击。
天地联合观测:撞击全过程将通过天地联合方式,采用近距离高速成像等技术,对小行星的轨道、形貌和溅射物变化进行观测,以准确评估撞击效果。
全人类的共识: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对于全人类具有深远战略意义,也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国际合作倡议:中国将向全球伙伴发出合作倡议,在地面联合监测、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
潜在威胁:近地小行星导致的高破坏性撞击事件虽属于极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则会产生极大影响,其严重程度和小行星的大小直接相关。
国际先例:202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曾成功测试了类似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系统,改变了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