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时隔9年再次发射!我国成功发射试验二十九号卫星,都试验啥?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二十九号卫星,空间环境探测再添利器

长征三号丙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组合体喷出耀眼光焰,将试验二十九号卫星送入太空,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592次飞行,也是两种航天器时隔九年的再度携手。

北京时间2025年9月5日10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运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搭配远征一号上面级,将试验二十九号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这标志着此次发射任务圆满完成,成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2次飞行。

试验二十九号卫星肩负特殊使命,其核心任务是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验证。通过搭载的多类传感器,卫星将实时监测太阳活动、地球辐射带等空间环境参数,为后续航天器设计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2025年9月5日上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度迎来高光时刻。

长征三号丙遥二十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遥十八上面级组合体从2号发射工位点火升空。数十分钟后,火箭芯三级将上面级与卫星组合体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

随后,上面级与卫星组合体开始数小时的滑行阶段。待组合体滑行至36000千米远地点时,上面级进行一次长时间点火,抬升近地点圆化轨道并调整轨道倾角,最终完成直入目标地球同步轨道(GEO)的发射任务。

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丙火箭总计第20次发射、“长三甲”系列火箭第157次发射和“长征”系列火箭第592次发射。

试验二十九号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采用SECM3000卫星平台,具有轻量化、高承载、长寿命等特点。

该卫星的核心使命是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卫星搭载了多类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太阳活动、地球辐射带等空间环境参数。这些数据将成为后续航天器设计的关键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未来航天任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卫星还搭载了新型材料与电子器件的试验模块,旨在验证其在极端空间环境下的性能表现。这些实验将为我国未来航天器材料选择和电子系统设计提供宝贵数据。

试验二十九号卫星的空间环境传感器,负责监测太阳活动、地球辐射带参数,为航天器设计提供环境数据支撑。新型材料试验模块,负责验证材料在极端空间环境下的性能,提高航天器材料选择可靠性。电子器件试验模块,负责测试电子器件在辐射环境下的表现,改进航天电子系统抗辐射设计。多功能试验平台,负责开展空间辐射效应、微流星体监测,促进空间科学研究发展。

本次发射任务采用了“长征三号丙改三Z型火箭”,高57.126米,最大直径3.35米,配备直径4.2米4200Z型整流罩,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力为3.7吨。

远征一号上面级是此次任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配备1台YF-50D常温液体发动机,采用双组元推进剂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真空推力6.5千牛,真空比冲约316秒,可2次点火运行。

长三丙火箭与远征一号组合形成了“四级半火箭”构型。这种组合充分利用了上面级的灵活变轨能力,显著提升了火箭对多类型轨道的适应能力。

本次任务还首次使用了新一代通用化地面测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设备集成化和系统功能整合,可将发射场地面测发控设备数量减少一半以上。

这是长征三号丙与远征一号时隔九年多的再度携手。

上一次合作要追溯到2016年2月1日,当时这对组合成功将中国第21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

经过多年技术迭代,如今的火箭系统在运载能力、可靠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这次合作展示了我国航天工业的持续创新和技术积累。

本次任务是长三甲系列火箭2025年第11次发射。上半年完成10次发射后,型号团队利用任务间隙,进一步加快节奏全力开展火箭产品生产准备,并对地面测发控设备进行了更新,为下半年持续高密度发射全面做好准备。

试验二十九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运载火箭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长征三号丙火箭作为我国中高轨卫星发射的主力型号,已累计完成数十次发射任务,其成熟的技术体系为高价值卫星的可靠入轨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次任务验证了多项新技术,包括火箭与上面级的协同工作模式、卫星在复杂空间环境下的适应性等。这些技术突破将为后续深空探测、载人登月等重大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发射任务圆满完成,我国航天事业正朝着更高目标稳步迈进。此次任务不仅延续了长征系列火箭的高可靠性传统,更展现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AtBY4sztOnIGr_Tcq-flpK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