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重大突破!2600℃!中国创全球隔热材料新纪录,或改变未来航天

一张比纸还薄的膜,竟然能顶住2600℃的恐怖高温,比炼钢炉的温度还要高整整一千度,碾压目前所有隔热材料!

别怀疑,你没看错。这项刚刚刷新了全球隔热材料历史的“黑科技”,来自中国清华大学!它不仅让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们为之侧目,更可能彻底改变未来航空航天、工业制造乃至我们日常生活的面貌。这项研究发表在8月23日《先进功能材料》杂志上。

◆ 01  “烤”验之下,英雄迟暮

上天入地,星辰大海,人类的探索永无止境。

但从呼啸而过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到搏击长空的航天飞船,再到工业心脏里的熊熊熔炉,都得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烤”验——极端高温。

为了不被熔化,我们需要给这些尖端设备穿上“隔热服”。然而,过去的材料,就像笨重的中世纪铠甲,总有这样那样的缺憾:

要么不够耐热:许多材料一超过1500℃就开始“喊救命”。

要么太过臃肿:为了达到效果,做得又厚又重。给飞机穿上“盔甲”,它还怎么飞得快?怎么飞得起来?

这个痛点,一直是悬在科学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世界需要一种更轻、更薄、更能打的“隔热王者”。

◆ 02  王者诞生,来自中国的“隔热神装”

现在,它来了。

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用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材料——碳纳米管,编织出了一件前所未有的“隔热神装”——超取向碳纳米管堆叠膜(SACNT-SF)。

它有多强?数据说话,每一个数字都足以震撼业界:

耐温极限:能在 2600℃的超高温下保持优异性能,稳定可靠。

隔热效率:导热系数低到令人发指!室温下仅为0.004W/mK,2600℃时也只有0.03W/mK。

“导热系数”是啥?你可以理解为热量穿透材料的难度。数值越低,隔热效果就越好。这两个数值都远低于目前已知的任何隔热材料,意味着它阻止热量传递的效率极高。

另外它还:

超级耐用:能承受反复的加热和冷却循环,在氩气环境中,甚至高达3000°C时仍能保持结构稳定。

轻薄柔性:材料由纸一样薄的薄膜构成,非常柔软,可以轻松地包裹在各种复杂形状的物体表面。

所以这不仅仅只是进步,而是跨越。它直接将人类的隔热技术,拉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 03  独门绝技:热量如何被“原地罚站”?

这么薄的材料,凭什么能有如此逆天的性能?

因为它深谙“兵法”,将热量传递的三条路——传导、对流、辐射——全部堵死!

空城计挡“传导”:这件“神装”内部99%以上都是真空和空气,固体物质极少。热量想“手拉手”肩并肩地传导过去?对不起,没路!

隔离法困“对流”:材料内部被分割成无数个纳米级的“独立囚室”,气体分子在里面动弹不得,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热对流。

吸星大法化“辐射”:碳纳米管本身就是吸收热辐射的绝顶高手,任何想以光速“偷渡”的热辐射,都会被它照单全收,无处遁形。

当当当!三大绝技将热量安排得明明白白。

◆ 04  不可限量:从星辰大海到千家万户

这样一项革命性的材料,未来能做什么?想象空间无疑十分巨大!

星辰大海的“金钟罩”:为高超音速飞行器、宇宙飞船披上更轻、更安全的“外衣”,让它们无惧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

工业制造的“节能阀”:让超高温熔炉的热量不再轻易流失,大幅提升能源效率,助力实现“碳中和”。

电子产品的“隔热贴”:它极其轻薄柔韧,可以完美贴合各种异形表面。用来包裹精密电子元件,可以保护其免受高温损害。

当然,通往未来的道路从非一帆风顺,目前这种材料还有一个大软肋,在空气中超过500℃时会氧化。但清华团队已经有了明确的下一步计划:为它开发“保护涂层”,让它能在含氧环境中也一样“横着走”。

从一根根微小的碳纳米管,到一件颠覆性的隔热神装,这背后是无数次的实验和不懈的探索。

真正的黑科技,不是魔法,而是把科学的边界,一次次向未知推进的勇气和智慧。

让我们一起,为清华大学的科研团队点赞!为中国的科技创新点赞!

参考文献:

Yuan, Z., Chen, G., Zhou, D., Liu, P., Liu, L., Fan, S., & Jiang, K. (2025). Carbon Nanostructure–Enabled High-Performance Thermal Insulation for Extreme-Temperature Applicatio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14142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gsy8M5TTfxgKZ0G67d6yFN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