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详细内容
一、上海浦东机场基本情况介绍
浦东机场为4F级民用机场,是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之一,长三角地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群成员,华东机场群成员,华东区域第一大枢纽机场、门户机场。2017年,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7000.43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383.56万吨,年起降航班496879架次。
二、实施背景
伴随着中国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增长的客流量给机场的安保工作带来了巨大考验,也提出了更高的安保要求。然而,技术创新不足、信息化建设之后,与日趋严峻的安全形势、层出不穷的恐怖手段以及越来越高的安防要求的矛盾日益凸显,需要我们在安全检查工作中实现快速、精确、自动及多目标的任务管理。
三、主要目标
提高安检护卫工作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安检运行管理模式的转型。
四、具体做法
长期以来,浦东机场的系统建设一直注重技术创新,如分层管理系统、门禁监控系统、货运信息系统、围界防入侵系统等都在民航业内率先实现上线运行,并被国内其他机场效仿学习。
(一)加速新技术研发,丰富安检手段
1.人脸识别及行为识别的应用
人脸识别作为一种创新便捷的高科技身份验证技术,将有效辨别违规使用身份证件的行为,避免受控人员登机,配合治安、反恐和追逃行动,提升机场空防安全能级,同时在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安检技术水平、实现减员增效目标、建设多层级、非干扰、系统联动的智慧航空安保方案等方面,极大地提升安检整体科技水平。从自助值机、行李托运到一关三检,再到登机口信息核查,人脸识别技术贯穿全线。
人脸识别技术最主要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助验证。利用自助闸机设备与人脸识别技术相结合,实现旅客一证通关。人脸识别系统主要通过安装在自助闸机内的摄像头,在旅客通过闸机台时迅速抓取旅客脸部图像,并与旅客身份证件图像进行比对。当旅客身份证件信息读取的同时,系统便可完成旅客脸部图像与身份证件图像的比对,并给出判别提示结果,完成对旅客乘机证件及身份的辨识。通过数据的积累及其他社会征信系统数据,完成旅客等级分类,引导旅客通过对应安检通道。
(使用人脸识别系统交运行李过安检)
(2)登机口再确认功能。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将自助验证时旅客肖像与登机口获取的旅客肖像进行二次识别,确认旅客身份。
(3)门禁系统。通过门禁系统内的工作人员信息,结合现场人脸识别后的比对,有效识别冒用证件等违规情况,使门禁的管控功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4)近机位系统。通过对靠近飞机的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和行为识别,结合系统内的工作人员信息,预防判断是否有可疑人员接近飞机,为飞机监护岗位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2.围界安防新技术的应用。
机坪围界安防是机场安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外来入侵防范的重要职责。浦东机场围界 40 余公里,依靠简单的人防和物防是不可能有效管控的,有效的新技术应用在围界上是必须且紧迫的。
(1) 机坪道口检查网络化
机坪道口作为公共区域进入机坪的重要管制区域,承担着重要的安全检查责任。浦东机场机坪区域广袤,建有多个车辆及人员进出的公共道口,面广、点多、工作量大,使安检现场运行、管理的压力巨大。道口设备的整体化、网络化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车辆检查,首先是预检岗位。安装自动道闸和车辆识别系统,通过摄像机抓拍车辆的车牌及外观,与后台数据进行比对,一是确认车辆是否有机坪通行权限,二是与注册数据比对,车辆是否有套牌仿冒行为。其次,预检后车辆通过车底检查系统,扫描仪对车底图像进行采集,通过系统智能分析功能与历史数据比对,判断车底是否夹带危险品,停车后驾驶员进入人检通道进行检查,并由安检人员对车辆内部进行检查,同时监控中心的监控员利用车检通道上方的监控探头对车辆顶部进行检查。最后,电动门和车辆阻挡装置在接收到检查放行的信号后,对车辆放行。整个通行过程的数据均利用网络传输到后台。利用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及视频监控等技术做到智能分析、集中存储,所有设备加装远程控制模块,由监控中心的监控员远程控制,做到道口检查整体化、网络化。
(2)雷达侦测技术。该技术不依赖于视频影像,不会因为天气状况恶劣而无法探测;也不采用振动传感技术,不会受到大风、大雨等的影响。雷达侦测技术能够通过采样得到人体以及车辆的外形特征值,以区分其与围界附近出现动物或是其他干扰物体,从而大大增加探测的准确性。围界防入侵系统采用雷达侦测技术与智能监控系统相结合,采取主动预警与巡逻人员相辅助的双保险手段。当可疑目标穿越防区时,后台监控发出预警,通知巡逻人员赶赴现场察看,同时智能监控系统持续全程跟踪可疑目标,直至巡逻人员到场排除警报。雷达侦测技术能够连续不断的测量、跟踪靠近围界的可疑目标,在雷达覆盖区域可以实现入侵前预警和入侵后全程追踪。还可以设立围界外围的预警区域,以便在可疑目标靠近围界前,获得足够的预警时间。
(3)机器人应用。机坪围界线长的特点为安防机器人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安防巡逻机器人是一种移动巡更机器人,弥补了传统巡更人力消耗大、不易实时监督、管理隐患高等不足,能够与现有安防手段有效结合,实现多方位、多参数智能监控,同时具备一定的抵近侦查和现场处理能力。安防机器人基于 3D 导航系统和视觉分析和优秀的地形适应能力,具备避障功能、无人值守的巡逻和预警发送功能,提高了巡逻水平和安全防护能力效率,节省了巡逻人力,减轻了机场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实现了智能安防。
(二)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管控能力
1.大数据
浦东安检自运行以来已经积累了海量的生产数据,这些数据已经无法用人工来进行分析与处理,因此,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其战略意义不只是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更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
浦东安检一直力推的信息平台正是大数据技术应用场景之一,其关键意义一是可以建立起安检自己的数据仓库,各部门、各条线的业务数据有一个集中存储的地方,随时供调用;二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数据内在关联性分析,提升预判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2.云平台
云平台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浦东安检建立企业云既顺应科技发展潮流,也能切实提高资源管理和整体运行效率。企业云通常包括以应用软件、平台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的方式动态交付到各使用终端。
浦东安检建设的企业云也是私有云的模式,这种模式一是能对数据、安全性提供有效控制;二是个性化定制,可以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节约投入成本。
运行的模式即浦东安检所有的文档及数据均可放在云端,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流转公文、人员信息、安检数据等等,全天候、全地域进行调用,可以极大地提升管理效率。并且由于是企业私有云,可以通过多种安全策略提高信息安全的可靠性。
3.互联网+
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网络的力量难以估量,安检也要顺应潮流,以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发挥互联网的资源整合优势,进一步挖掘现有资源深层潜能。
一是深入分析当前的运行情况、通道资源、保障能力,找准自身及资源的短板。二是领会互联网思维,对“互联网+”模式进行研究,发挥其整合资源的优势,探索弥补短板的方法,为安检的运行增力。三是制定了“互联网+”运行方案,充分考虑现有网络平台以及安检运行保障的特点,从细分客源、精配资源入手,制定安检的“互联网+”运行方案,提升过检效率,减少旅客等待时间,实现旅客与安检的双赢。通过试水“互联网+”的新模式,逐步加深对这种新模式以及对互联网企业的理解,在今后取得更为深入的合作,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取得更大的收益。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互联互通
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以及云计算技术,构建标准、集中、优质、实时、动态的安检云平台,提高资源共享,提升安检综合运行效率和个性化服务品质。云平台的大数据库需要存储所有的近期和历史数据,包括接入数据明细、系统过程数据和计算的数据结果等,同时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围绕海量复杂数据的存储、管理、整合、处理、分析、展现、应用等环节进行完整高效的处理。
建立基础平台,通过运行让数据沉淀构建模型,用数据表现业务运行,用数据监控安全隐患;其次是数据挖掘和数据价值,用数据、模型优化流程,丰富数据接入源和应用价值;再是强化自身,构建品牌效应,打造数据产品;最后与旅客、机场之间、与政府数据中心、与外部合作单位的协同模式,构建协同安全生态圈。
五、实施效果
(一)采用技术手段替代人力,减少差错,降低风险;
(二)提高安检护卫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打破孤岛、解放人力、提升运行效率、提高保障能力;
(三)通过智慧化运行管理,浦东机场已多次拦截非法入侵,人员冒用等行为。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