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干旱天气和不可持续的灌溉方式几乎抽干了咸海的水,所带来的影响甚至延伸到了地球深处的地幔。这可能是人类活动对地球岩层内部产生的最深远影响。
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干涸后人们留下的脚印。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西尔万·巴博特说:“人类的行为竟然能够影响到地幔,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在改变环境方面有多大力量。”
位于中亚的咸海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域之一,面积接近7万平方千米。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农业灌溉项目以及后来的常年干旱,使得这片海域逐渐干涸。到2018年,咸海面积缩小了近90%,失去了大约1000立方千米的水量。
北京大学的王腾读到了一本关于这场环境灾难对地球表面影响的书,由此对咸海产生了兴趣。他意识到,如此巨大的水量减少,会引发地球深处的反应。
王腾和他的团队,巴博特也在其中,利用卫星测量技术追踪了2016年至2020年间这片干涸海域微小的海拔变化。尽管大部分海水在几十年前就已消失,可他们发现,这里的地表仍在继续上升,平均每年约7毫米。
随后,他们利用一个咸海下方地壳和地幔模型来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结果发现,海水的重量被移除后,浅层地壳因“减负”而发生形变,进而引发了地下190公里深处地幔的响应,其中的黏性岩石开始流动以填充空出的空间。
巴博特解释说:“地壳的‘放松’创造了空间,促使地幔中的岩石产生黏性流动来填补空缺。这种发生在地幔软流圈中的岩石黏滞效应,正是导致地表在海水被抽干几十年后仍在持续上升的原因。”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罗兰·伯格曼指出,在地表发生大规模质量变化后,地幔会发生形变,比如冰川的前进和后退。而咸海干涸引发的这种反应,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岩层内部发生变化的最深刻例子。
伯格曼还提到,咸海之下的这种变化展示了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它位于大陆内部的下方,因此为科学家研究地幔黏性的微小差异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了解大陆下方地幔层的表现,对于那些试图理解板块构造的人来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