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运营中,资产管理是关键环节。曾经,资产 “失踪” 频繁发生,直到引入 RFID(射频识别)技术用于资产追踪,这一状况才大幅改善。
使用 RFID 前,传统资产管理依赖人工记录,在 Excel 中更新资产入库、领用、调拨等信息。这种方式效率低、易出错且更新滞后,资产一旦离开办公区,位置便难以确定。例如,公司曾采购一批高价值检测设备,因缺乏有效追踪,部分设备被随意放置在不同项目现场,后续调用时花费大量时间寻找,严重影响项目进度。据统计,每月因找 “失踪” 资产浪费大量时间,对运营效率影响显著。
RFID 技术为资产追踪提供了新方案。原理很简单:给每件资产贴带有唯一编码的 RFID 标签(类似 “电子身份证”),通过 RFID 读写器读取标签信息,再将数据传至资产管理系统。
以公司实际应用为例,部署 RFID 系统后,资产追踪效率明显提升。仓库管理方面,以往每月盘点需几人花两三天,准确率低且常出现账实不符;现在用手持读写器在仓库走一圈,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盘点,数据实时同步,准确率接近 100%。此外,仓库门口安装 RFID 门禁后,资产进出时系统会自动识别信息、记录时间,无需人工登记,既提高效率又减少错误。
在办公区域,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常跨部门流转的资产,借助 RFID 可实时掌握位置。比如市场部门借了技术部门的投影仪,过去常出现忘记归还或归还不及时的情况,导致其他部门需用时找不到;现在系统能实时显示投影仪位置,超期未归还还会自动提醒,有效降低资产闲置和丢失风险。
项目现场的资产追踪难题也得以解决。我们在项目现场设置多个 RFID 读写器基站,资产移动情况可实时监控。以某大型建筑项目为例,施工工具和设备贴标签后,管理人员能随时通过系统查看资产具体位置,合理调配资源,避免因工具找不到导致施工停滞。数据显示,应用 RFID 后,项目现场因资产问题导致的停工时间大量减少,施工进度显著加快。
不过,应用 RFID 的过程并非毫无波折。最初选标签时,没考虑到部分资产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如高温、高湿度),普通标签易损坏,导致信息无法正常读取;后来更换耐高温、防潮的特殊标签,问题才得以解决。另外,系统与公司原有 ERP 系统对接时,出现过数据传输和格式兼容问题,经技术团队调试,最终实现无缝对接,保障了资产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首码信息使用 RFID 技术追踪资产,切实解决了资产 “失踪” 问题,大幅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还降低了运营成本。若你也在为资产追踪困扰,不妨考虑引入 RFID 技术,或许会收获意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