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中国公路学会公路微创新大赛评选结果揭晓,湖南高速集团申报的三项技术分别获奖,其中“高速公路智慧用电管控系统”获交通工程及信息化类银奖,“桥梁伸缩缝止水带修补技术应用”“既有隧道检修道加高技术”获结构工程类铜奖,标志着湖南高速集团在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中的强劲实力获得行业肯定。
1
高速公路智慧用电管控系统
“高速公路智慧用电管控系统”项目由湖南高速集团常德分公司联合运营管理分公司联合申报,系统集“监测、预警、调控、节能”于一体,在“物联网+AI”强电智能管控、用电指纹感知技术、超细分能耗管理、多场景适配平台四大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2024年,该系统率先在G56杭瑞高速常吉段隧道群部署应用,实现7×24小时无人化智能监控,助力运维效率跃升,故障定位时间平均缩短40%,人工巡检频次减少30%。同时,系统电气火灾隐患预警准确率达95%以上,漏电保护响应时间缩短至30秒内,有效防范了电气火灾事故发生。此外,系统节能效益显著,2024年常吉高速隧道群月均用电量同比下降5%,年节约电费超30万元。
目前,该智慧用电管控系统已在集团多个运营分公司推广应用,数字化配电终端覆盖多个路段,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智能化电力管理解决方案。
2
桥梁伸缩缝止水带修补技术应用
“桥梁伸缩缝止水带修补技术”由湖南高速集团娄底分公司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主要适用于高速公路桥梁橡胶止水带早期损伤的预防性养护及快速修复。当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娄新高速、龙琅高速、醴娄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的桥梁管养中。
该技术集高压清洗、表面处理、缝合固定、注胶密封、抹平修整等工艺于一体,首先彻底清理基面,再通过交叉缝合初步恢复结构连续性,继而注入高强度橡胶修补剂形成弹性密封层,最后借助团队自主研发的“可调节抹平器”实现修复面与原状无缝衔接,形成一套“缝补+注入橡胶修补剂”的局部精细化修复工艺,实现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下快速完成修复作业。
在该修复技术的加持下,2名工人1小时内即可完成单次修补,大幅降低人工作业时间和交通干扰风险。同时,修复后的部位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可有效抑制因雨水渗透引发的钢筋锈蚀和混凝土劣化,延长桥梁结构使用寿命,提升行车安全,为同类桥梁止水带病害的微创修复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3
既有隧道检修道加高技术
“既有隧道检修道加高技术”由湖南高速集团大修工程项目部自主研发,首次应用于G60邵阳至怀化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一期)项目。项目团队在原有检修道侧壁上方精准布设方形钢管,钢管内部填充微膨胀砂浆,通过植筋或螺栓连接工艺,将原有侧壁与钢管混凝土结构有机融合,形成稳定可靠的整体受力体系,避免了传统隧道检修道加高方案施工周期长、工序复杂等问题。
该项创新设计具备两大核心优势,可实现检修人员与行驶车辆的物理隔离,显著提升检修工作安全防护等级,同时,可有效阻隔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水花、尘埃等杂物,切实防范因环境影响引发的潜在安全隐患,为检修作业高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凭借施工流程简化、工期缩短等显著特点,“既有隧道检修道加高技术”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功取得一项专利授权,为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知识产权基础。同时,结合项目实际应用经验,项目团队系统梳理形成《G60邵阳至怀化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一期)施工图设计》技术成果,为同类型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技术范本。
本次三项技术获奖是湖南高速集团聚力创新创效的一个缩影。作为“交通强省”主力军,一直以来,湖南高速集团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公路管养领域技术痛点,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深化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智慧赋能、低碳转型等方面实现突破。下阶段,湖南高速集团将坚持走科技化、智能化、绿色化道路,以实打实的技术成果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湖南经验”。
来源|常德分公司,娄底分公司,大修工程项目部
主编|刘军霞 执行主编|王大建
责任编辑| 路人传说 编辑|潇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