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工
人机协同里的“复”与“杂”是把任务劈成两层:
“复”=不变、可结构化、可验证的底层闭环——交给机器做高速、高精的自动循环;
“杂”=可变、难预测、需价值判断的高层缺口——留给人做直觉决策与伦理兜底。
二、转换
人、机之间的角色扮演与转换按“能力-负荷-风险”三旋钮实时切换:
当环境确定、指标稳定,人退到监督位,机执行“复”层,角色=人监机操;
一旦态势突变、目标模糊,机立刻把“杂”层缺口交回给人,角色翻转为机辅人主;
若人出现失能或超限,机再次接管“复”层并缩小“杂”层范围,形成机代人断的安全降级。
三、深化
在人机协同中,复(不变)、杂(变)、分级、角色扮演与转换具有以下含义:
1、复(不变):指的是具有重复性、可复现性的任务或流程。自动化技术能够将“一次做对”的流程无限复现,追求零偏差、零意外。例如,在数据录入、标准化报告生成等任务中,机器可以按照固定的程序和规则稳定地执行,确保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杂(变):意味着任务或信息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的特点。智能化系统需要处理多源、异质、带噪的信息,通过算法将这些复杂信息转化为概率化决策。如智能安防系统,不仅要识别正常的人脸和行为模式,还要应对光线变化、伪装等复杂场景,涉及众多不确定因素且相互交织。
3、分级: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例如,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和人机参与度可分为五级。H1级是AI主导,人类基本不参与;H2级AI是主力,但人类需在关键时刻把关;H3级人机平起平坐,共同协作;H4级人类为主导,AI提供数据支持;H5级全程由人类主导,AI仅起辅助作用。也可根据人机协同的三级抽象进行划分,包括环境感知与数据采集层次、数据表示与模型建立层次、智能决策与执行层次。
4、角色扮演与转换 :角色扮演是指根据任务特性,人类和AI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优势。如在交响乐团中,小提琴手(人类)擅长表达情感细节,定音鼓(AI)能精准完成节奏任务,指挥(协作系统)根据曲目的不同段落动态调整各声部的主次。而角色转换则是指在人机协同过程中,根据任务需求和环境变化,人类和AI的角色会动态发生变化。例如在自动驾驶中,通常情况下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AI)扮演主要的驾驶角色,但在遇到复杂路况或突发情况时,驾驶员(人类)会接管车辆,承担起驾驶决策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