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作为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电厂的建设热度持续攀升。
近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2025年第十五批(总第二十三批)受理注册虚拟电厂相关信息公示显示,山东兴尧电力有限公司、北网山东电力有限公司两家虚拟电厂通过注册信息完整性校验,这两家电力企业的可调节电能分别为11.69兆瓦和6.54兆瓦。据业内人士测算,这两家虚拟电厂的可调节能力加起来相当于一个小型传统电厂的规模。
近年来,新能源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因风能、太阳能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大规模、高比例接入将给电力系统平衡和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一系列挑战。
“虚拟电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电厂,而是一种智能电网技术,将用户侧的可调负荷、分布式储能、分布式电源等资源聚合成一个协调可控的整体,通过数字化平台连接,构建对内协调平衡、对外与电网友好互助的新型电厂。”省内一家电力企业虚拟电厂项目技术负责人杨锴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虚拟电厂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分散的电力资源“化零为整”,构建动态响应的灵活调节池。它不依赖实体厂房,而是通过智能技术聚合分散资源,成为平衡电力供需、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力量。从商业模式看,售电公司赚取的是购销差价,而虚拟电厂获取的是服务收益。
今年以来,落地山东的虚拟电厂建设消息不断。
今年5月,由枣庄财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枣庄市首家市级虚拟电厂项目顺利通过山东省电力交易中心公示,并投入运营。今年7月,国家能源集团在鲁首家虚拟电厂正式投运。
除了山东之外,山西、江苏等省份也在通过政策扶持、项目试点等方式,加速推进虚拟电厂的建设步伐。
编辑 | 徐松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