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大号被封,区块链已死?聊聊区块链的离奇演变

2018年春节,区块链以燎原之势席卷了整个中国市场。一时间,币圈、链圈火热异常,没想到短短半年,风云突变。

近日,一大批区块链微信大号被封,腾讯方面表示,此次停封为永久停封,可见态度坚决。有的大号哭诉:“半小时删了200多篇文章,手疼,心更疼。”

区块链就要这么凉了?

区块链的未来将何去何从,身边君不好预料,但是今天身边君想和你聊聊区块链的离奇演变,看看它的前世今生,Enjoy:

马特·里德利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来源

01

故事始于互联网刚刚出现的1992年。一位叫蒂姆·梅(Tim May)的富有计算机先驱邀请一群人到他位于圣克鲁斯的家里讨论怎样运用联网计算机上的“密码学方法”,打破知识产权及政府机密设置的障碍。“起来!受压迫的人!除了铁丝网,你们别无所失!”他对在场者说。

这群人自称“密码朋克”,他们预见到,这行将诞生的技术既是自由的威胁,又是自由的机遇:它有望开拓世界,也有可能令国家侵入私人生活。他们的宣言中提到:“我们,密码朋克,致力于建立匿名系统。我们使用加密匿名邮件转发系统、数字签名和电子货币,捍卫自己的隐私。”

和大多数自由意志论群体一样,密码朋克的网络社群很快因为激烈的争吵和战火分崩离析。但在此之前,他们激发彼此的脑袋产生了一些十分有趣的想法。这群人里有几个关键的名字,分别是亚当·贝克(Adam Back)、哈尔·芬尼(Hal Finney)、戴维(Wei Dai)和尼克·萨博(Nick Szabo)。

在围绕匿名自组织货币系统的问题拼杀论战中,贝克发明了“哈希现金”(hashcash)系统;戴维想出了b-money;芬尼开发了“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协议;萨博走得更远,进入了相关主题的历史和哲学领域。

萨博拿到过计算机科学和法学博士双重学位,痴迷于金钱的历史,就这一主题写了一篇长文,探索了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脱口而出的一句评论:“金钱是延迟互惠利他主义的正式代币”,也就是说,有了金钱,人就能在任何时候间接地回报他人的善意。

这篇题为《破壳而出:货币的起源》(Shelling Out: The Origins of Money)的文章敏锐地指出,金钱出自渐进而不可阻挡的演变,而非来自人为设计。货币始于收藏品,如贝壳、骨头、珠子等物,因为不易腐坏而有了价值,早期的人类很喜欢收集它们,接着逐渐形成了交换媒介的作用,令以物易物行为得以推广。

萨博在文章中对进化心理学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引用了这一主题下的多部作品。2000年前后,他开始构思一种虚拟软件产品——“比特金”,模拟黄金的特质:稀缺,难以获取,但他人容易验证,是可信赖的价值存储方式。显然,他是在思考怎样在网上重建真实货币演变的关键步骤。

02

几年以后,在2008年8月18日,金融危机剧烈发作之前的一个月,有人匿名注册了一个新域名——bitcoin.org。两个星期后,某人以“中本聪”为名发表了一篇9页篇幅的论文,概述了对等网络电子现金系统“比特币”的设想。

比特币系统上线之后几个月,英国政府公布对银行进行第二轮救助的当天,比特币诞生了,而中本聪则在比特币的诞生公告里,引用了《泰晤士报》对救助银行事件的报道标题。

一个月之后,中本聪在对等网络基金会网站上宣布:“我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开源P2P电子现金系统,名叫比特币。它是完全分散的,没有中央服务器或受托方,一切都以加密证明做基础,不靠信托。大家可以试着用用,或者看看截图和设计图。”他的动机很清楚。按照设计,比特币保留价值不靠贵金属做支持,没有中央发行方,本身也没有价值。中本聪邀请用户“摆脱中央管理货币的任意通胀风险”!

要想让你理解比特币的运作方式很困难。我见过最精辟的解释,来自最近上线的以太坊(Ethereum),这是一家旨在跟进比特币的企业。“中本聪的创意,是两种东西的结合:首先,采用一套非常简单的分散化共识协议,基于节点每隔10分钟将交易组合成一个‘块’,制造出不断发展的‘区块链’;其次,用工作量证明充当节点获得参与系统权的机制。”

如果你认为这难于理解,别怕,你不是一个人。我还没看到过区块链技术的英文说明,不过,区块链技术的数学说明倒是很清晰。总之,我知道比特币是一种有效的公共总账,是世界各地比特币用户存储的交易汇编。要想加入进去,你需要在总账里创建一部分,通过加密绑定的“块”形式与他人分享。这样一来,比特币就能够绝对无误地登记谁把价值转移给了谁,不需要银行,也不需要其他校验实体。

03

中本聪是个假名。比特币的创始人(或者创始人们)希望保持匿名,原因相当明显。私人货币的发明家本来就寥寥无几,而且往往成了遭人嫉妒的靶子,深陷困境。

比方说,1998年,伯纳德·冯·诺特豪斯(Bernard von NotHaus)十分公开地铸造并销售黄金制“自由元”,从未说过这些钱是美元伪钞。他和美联储展开了竞争,就跟联邦快递与邮政总局竞争一样,他提供了价值存储的替代途径。

美国联邦政府容忍了11年,突然有一天,对他进行了突击搜查,逮捕并起诉他假冒、欺诈、阴谋反对美国。尽管他的客户既没有受骗,也不曾抱怨,他还是被判有罪,完全是因为他和美国政府有效地展开了竞争。

接下来出现了电子黄金,这是一位名叫道格·杰克逊(Doug Jackson)的肿瘤学家建立的电子支付系统。该系统的交易额曾高达15亿美元,直至被政府以“纵容非法资金转移”的罪名关停。政府对自己控制不了的钱是从不手软的。比特币创始人隐姓埋名的原因就在于此。

中本聪到底是谁呢?

2014年3月,《新闻周刊》认为自己找到了答案,它锁定了住在洛杉矶附近的一名美籍日裔程序员,此人名家多利安·中本聪。陷入包围的多利安大惑不解,他是个失业游民,健康糟糕,英语拙劣,他坚称自己跟比特币毫无关系,也不理解这到底是什么,还以为比特币(bit-coin)叫“比特康”(bitcom)。此外,他还一针见血地问道,如果他想掩人耳目,为什么要用自己的真名呢?真正的中本聪短暂地上网(匿名)宣布,说自己不是多利安。

“真正的”中本聪用的是日本名字、德国网址、大量的英国短语和引言,按他发帖的时间来判断,是用的美国(东海岸)时间。乍看起来跟他没有产生蛛丝马迹联系的唯一高科技地区,就是尼克·萨博居住的美国西海岸。

作家多米尼克·弗里斯比和其他人(包括来自伯明翰大学的一支40人组成的法律语言学家团队)对其文风、特质、可能的年龄、活动模式做了严谨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本聪可能就是尼克·萨博。

尤其可疑的地方是,在中本聪活跃的时期,原本能舌战群儒的萨博就会变得异乎寻常的沉默,反之亦然。不过,萨博在推特上一直否认自己是中本聪。萨博本人一贯低调。网上找不到他的照片。

不管“中本聪”到底是谁,这个人对计算机编程和经济史都有深刻的了解,这样的组合很少见。毫无疑问,比特币是我们这一辈子经历的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尽管,我不认为没有中本聪就没人能把它发明出来,总会有个人可以设计出某种形式的自校验货币)。比尔·盖茨称这是一个壮举。

到目前为止,它还无人能破解,具备充当货币系统的理想特点,它能自我监督,没有膨胀的可能性,不在国家的控制范围内。它解决了困扰以往各种电子货币的问题:需要第三方才能确保你接收到的钱,是某甲此时传送给你的,而不是某乙。

这就是银行在汇款中充当的角色,也是政府在铸造数量有限的硬币、纸币中充当的角色。比特币预防重复付款靠的是,如果相同数目的钱花往了两个地方,系统只处理最先确认的那笔交易。

04

比特币的铸造模仿了采矿行为:起初,开采很容易,但会越来越困难,如今,要开采出一枚币,需要数量庞大的计算机库。每个比特币由此前开采的代码链(也即“区块链”),加上一个新的“块”构成,创建新块的目的是用海量的计算机运算解决一道复杂的题目。

截至本书撰写时,约有1300万枚比特币在流通,而且它的总数永远不会不超过2100万枚。比特币的生产速度每4年减半,直到21世纪中叶达到最高值。

你可以像对待英镑或者美元那样,购买或出售比特币。2013年塞浦路斯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私人储户意识到,传统货币存在银行里并不安全,因为塞浦路斯政府宣布,凡是储蓄额高于10万美元的银行账户,它都将扣掉40%。

一时间比特币的价格猛涨。随着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对政府武断权力的觉醒,比特币的价格从2013年9月的120美元,涨到了当年12月的近1200美元。此后,它的价格渐渐走低。

到我写本书的时候,约有价值60亿美元的资金以比特币的形式保存着。然而,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暂时还无法充当记账单位。对世界储备货币来说,比特币价格波动太大,有泡沫潜力,供给过分有限,前景不太乐观。

此外,愿意接受比特币的交易商不多,连在网上都不太容易找到。第一家比特币交易所Mt. Gox,因为欺诈太多倒闭了。此外,比特币特别受毒贩的欢迎,一家叫作“丝绸之路”的网上交易所,借此集中了大量毒贩。有关当局已经渗透进“丝绸之路”,逮捕了许多犯罪分子(包括29岁的辍学学生,自称“恐怖海盗罗伯茨”的幕后操盘手,他在洛杉矶经营着一家咖啡店,喜欢引用冯·米塞斯的言论)。所有这些因素都损害着电子总账的名声。

所以,无须屏住呼吸,也不必得出结论说比特币是钱的最终命运。它更像是某种东西的萌芽。毫无疑问,加密货币会不断演变。

一如多米尼克·弗里斯比所说,比特币迄今为止的演变,不光是混乱的、无规划的、有机的,而且,围着它的人也是形形色色的,有计算机高手、骗子,也有经济学家;有机会主义者、利他主义者,也有活动家。

尽管如此,不起眼又毫无内在价值的比特币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取得了耀眼的成绩,昭示着网络加密货币的未来。如今,有300多种网络加密货币与比特币展开竞争(也叫作“山寨币”),不过,还没有一种的市场份额能跟比特币比肩,不过这或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关于作者:马特·里德利,英国记者,科学家,英国上议院议员,著名的科普作家,因为其在科学、环境学与经济学领域的著作而闻名。

来源: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本文摘自《自下而上》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24A1QVEF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