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四川甘孜拍到岩羊过河多次尝试却不敢跳,能飞檐走壁的它为何害怕跨越小河?

这是近日游客在四川甘孜拍下的有趣一幕,几只岩羊要过一条并不算太宽的小河。第一只和第二只都顺利跳到了对岸,但第三只岩羊却一直犹犹豫豫,尝试多次还是不敢跳过去。

这时第四只羊和第五只羊实在等不及了,也陆续跳了过去,而第三只羊依然还在不停的尝试,但就是不敢跳。那么能飞檐走壁的岩羊为何面对并不太宽的河流却踌躇不前不敢跨越呢?

岩羊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岩壁舞者,其身体结构专为极端环境而生。它们的蹄子由角质层与弹性软骨构成,分趾设计可增大与岩石的摩擦力,蹄底的肉垫能缓冲冲击力,使其在45度以上的陡峭岩壁上仍能保持平衡。这种生物仿生学奇迹使其单次跳跃可达2-3米,从10米高处跃下仍能安然落地。

但面对湍急河流,岩羊的优势受到挑战。即使河流仅1-2米宽,远小于岩羊的跳跃极限,但水面之下是完全未知的。而且即使能跳到对岸,也可能因重心偏移而摔倒,甚至被水流卷入河中。岩羊对风险的判断,从不只看宽度,而更关注风险的可见性与代价。岩壁的风险是可视化、低代价的,而河流的风险是隐蔽化、高代价的,哪怕河窄,对岩羊来说也意味着危险。

岩羊幼崽出生10天后即可跟随群体活动,但真正掌握复杂生存技能需经历1-2年的学习期。过河行为涉及对水流动力学的理解、身体协调性的控制以及对风险的评估,这些能力无法通过基因遗传,必须通过实践积累。此次不敢过河的岩羊可能处于12-18 个月的亚成年阶段,其反复尝试正是在建立肌肉记忆与环境认知。这种试错学习模式在高山动物中普遍存在,是自然选择塑造的生存策略。

此次事件中,已经过河的4只羊起初还在耐着性子等第三只羊,可是看它始终不敢跳过来,于是就先后离开了,这时第三只羊面临 "被群体遗弃" 的压力。研究表明,岩羊在类似情境下皮质醇水平会显著升高,促使其冒险行动。这种 "焦虑驱动" 的决策虽然增加短期风险,但能避免长期孤立的生存危机。

果然情急之下,第三只羊鼓起勇气猛然一跃,终于成功跳了过去。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MUAN09G1fd2O5dXes8Ndh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