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LED器件失效分析:机理、案例与解决方案深度剖析

LED技术作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凭借其高效节能、环保长寿命的特点,在全球照明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理论上,LED光源在25℃环境温度下的使用寿命可达5万小时以上,这一数据成为产品宣传的重要亮点。然而,在实际应用环境中,LED器件常常面临高温、高湿、电压波动等复杂工况,这些因素会放大材料缺陷,加速器件老化,导致实际使用寿命远低于理论值。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LED器件的常见失效模式,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失效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提供技术参考。

芯片结构失效

失效机理探讨

芯片结构设计不合理,将会出现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光转化效率低,整体发热量大,局部电流拥挤等现象。

芯片正常使用时,电流拥挤区域发热严重,温度较高,芯片老化迅速,寿命大大降低;当存在EOS冲击时,电流拥挤区域的电流密度将会急剧增大,最先出现击穿失效现象。

芯片电极腐蚀

失效特征分析

LED芯片表面污染会引入电极间漏电流,这种失效模式具有独特的环境依赖性:高温烘烤后漏电流减小,潮湿环境试验中漏电流恢复。这种可逆特性为失效定位提供了重要线索。

通过微观形貌观察和元素分析技术,可在腐蚀区域检测到氯、钠等异常元素,这些污染物在湿热环境下与电极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腐蚀产物积累。

典型案例分析

客户送测LED灯珠,灯珠过回流焊后点亮,部分灯珠出现暗亮的失效,要求金鉴对样品进行失效分析。

发现失效灯珠的芯片电极为铝电极,铝电极有明显开裂现象,这会导致芯片的Vf增大,且焊球与电极的结合力降低。 EDS能谱检测铝电极元素成分包含异常氯(Cl)和钠(Na)元素。因铝金属比较活泼,遇到氯离子很容易被腐蚀。

在未使用的蓝膜LED芯片表面测试到大量的氯和钠元素,Na和Cl的物质可能是芯片生产过程中的药水残留或操作人员的手汗污染。并且金鉴观察到芯片表面上有未清除的光刻胶,光刻胶主要为酰胺树脂成分,推断为光刻胶固化温度过高或者时间过长导致光刻胶在正常情况下无法清洗完全。

封装结构应力失效

材料特性匹配问题

LED芯片采用的分有InGaN, AlInGaP和ZnSe等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脆性,且厚度通常较薄。当封装结构中存在热膨胀系数失配时,温度变化会在器件内部产生残余应力,长期应力作用可能导致芯片裂纹扩展、性能退化。

案例分析

LED失效分析案例中,CSP灯珠出现胶裂异常,金鉴显微热分布测试分析显示,芯片负极焊盘区域温度比正极焊盘区域温度高约15℃。因此,推断该芯片电流密度均匀性较差,导致正负极焊盘位置光热分布差异较大,局部热膨胀差异过大从而引起芯片上方封装胶开裂异常。

电性连接失效

焊线断裂位置分析

LED器件内部焊线断裂是常见的开路失效原因。根据界面特性分析,焊线系统存在五个潜在的薄弱环节:球颈结合处、线弧弯曲处、第二焊点界面等位置最容易出现疲劳断裂。

环境试验失效解析

某5730封装LED在温度循环试验后出现电性失效。微观分析显示,失效器件在焊点周围出现硅胶开裂现象,第二焊点界面发生断裂。

深入分析表明,硅胶与金线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达到一个数量级以上,温度循环过程中界面应力反复变化,最终导致结合强度最低的焊点界面失效。此类问题需要通过材料优化和结构设计来改善热应力分布。

界面粘接失效

特殊问题

采用垂直结构芯片的LED器件,固晶层与基板界面分层是特有的失效模式。某直插式LED在使用过程中出现1.5%的失效率,故障分析显示固晶层与支架镀层完全分离,同时封装胶体与支架杯壁也出现界面分层。

失效机理分析

界面分层通常源于材料兼容性问题和工艺参数设置不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不同材料的热膨胀差异导致界面应力积累,结合强度不足时就会出现分层现象。改善方向包括界面处理工艺优化、粘接材料筛选和固化工艺调整。

电应力失效

异常电流损伤机制

外部电应力冲击是LED器件常见的使用期失效原因。某仿流明LED在服役期间出现突发性失效,分析发现芯片P型电极区域出现烧毁现象,而N型电极保持完好。金鉴实验室在进行试验时,严格遵循相关标准操作,确保每一个测试环节都精准无误地符合标准要求。

实验验证与机理分析

通过模拟过电流冲击试验重现了失效现象,证实P型区域因电阻较高而优先烧毁。进一步分析指出,驱动电源的突波电流或串联线路中的电压累积都可能导致局部电流密度超标。

此类失效的预防需要系统级考虑,包括驱动电路的过流保护设计、线路布局优化以及芯片电极结构的均匀性改进。

结语

LED器件失效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复杂问题,涉及芯片制造、封装工艺、材料体系和应用环境等多个技术领域。通过系统的失效分析,可以准确识别故障根源,为产品质量改进提供明确方向。

可靠性提升需要从设计预防、工艺控制和使用规范三个层面建立完整体系: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材料特性匹配和应力分布;制造过程严格管控工艺参数和环境条件;应用阶段提供明确的使用指导和保护措施。

建立完善的失效分析数据库和预防机制,是实现LED产品可靠性持续提升的技术基础,也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要素。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yIBrJwooC5nD3BT550Hr5v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