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个没有卫星、没有飞机、甚至连世界地图都模糊不清的年代。你脚下的这片大地,是无限延伸的平面,还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如果它是一个球,它又有多大呢?给你一根木棍你能测出来吗?
今天,我们就回到2200多年前的古希腊,跟随一位名叫埃拉托色尼的博学家,一起完成这次开创历史的测量,而他用的就是一根木棍!
一、 前提:一个伟大的猜想
在埃拉托色尼之前,古希腊的学者们(如亚里士多德)已经通过观察月食时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弧形阴影、以及船只从远方驶来总是先见船帆后见船身等现象,坚信地球是一个球体。正是这个“球形地球”的共识,为测量其大小提供了可能性。
二、 关键灵感:一口深井与垂直的太阳
埃拉托色尼当时是埃及亚历山大港图书馆的首席馆员。他听说在亚历山大港以南约800公里的塞恩(今埃及阿斯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年夏至那天的正午,太阳光会笔直地射入一口深井的井底,连井壁都不会照亮。
这意味着,在夏至正午,塞恩的太阳是绝对垂直的,光线与地球半径方向完全重合。用天文学的话说,太阳位于“天顶”。
埃拉托色尼
三、 智慧的飞跃:角度就是距离
这个信息让埃拉托色尼灵光一现。他想:如果在同一时刻,亚历山大港的太阳并不是垂直的,那么两个城市阳光角度的差异,不就反映了地球表面的弯曲程度吗?
于是,在下一年的夏至正午,他在亚历山大港进行了一个精妙的实验。他立起一根垂直的杆子——称之为“圭表”——并测量了它投在地面上的影子的长度。
通过简单的三角函数,他就能计算出此时太阳光线与垂直方向(即地球半径方向)的夹角。他测得的这个角度大约是7.2度。
埃拉托色尼知道一个完整的圆周是360度。那么7.2度正好是360度的1/50。他由此做出了一个极其关键的推论:
塞恩到亚历山大港的距离,应该等于地球整个圆周长度的 1/50!
四、 最后的拼图:测量大地之间的距离
现在,只需要知道塞恩和亚历山大港之间的实际距离,再乘以50,就能得到地球的周长了。
当时,这段距离是通过商队行走的时间来估算的。通用的单位是“斯塔迪亚”。据记载,两地的距离被认定为约5000斯塔迪亚。
于是,他进行了最终的计算:
地球周长 = 5000斯塔迪亚 × 50 = 250,000斯塔迪亚。
五、 结果有多准?
问题是,“斯塔迪亚”这个古老的长度单位在今天到底有多长,学术界尚有争议。如果按当时通用的希腊标准(1斯塔迪亚 ≈ 185米)计算,那么埃拉托色尼计算出的地球周长约为46,250公里。
这与我们今天测得的赤道周长约40,075公里相比,误差仅在15%左右!在2200多年前,仅凭一根棍子、一个影子和一些几何推理,能达到如此精度,实在是令人惊叹。
留给我们的启示
埃拉托色尼的测量,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告诉我们:
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基于球体的猜想是成功的基础。
见微知著
:通过一个局部的、微小的角度差异,就能推算出整个世界的规模。
数学是宇宙的语言
:简单的几何关系,揭示了地球最根本的尺度。
他不仅“量”出了地球,更“量”出了人类理性的伟大力量。从此,人类对家园的认知,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可以被理解和测量的、具体而宏伟的星球。
小知识:后来,我们知道塞恩(阿斯旺)并不正好在北回归线上,两地也不在同一经线上,这些微小的误差是造成他那15%误差的主要原因。但无论如何,他的方法在原理上是完全正确和开创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