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再见了“课本上的传奇”!珍·古道尔逝世,她的工作彻底改变了灵长类动物的研究

珍・古道尔(Jane Goodall)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三与世长辞,享年 91 岁。这位毕生投身灵长类动物研究的科学家,用数十年探索打破了人类对动物行为与情感的认知边界 —— 其创办的珍・古道尔研究所正式公布,她在加利福尼亚州开展巡回演讲期间,因自然原因平静离世。​

研究所在社交媒体的声明中写道:“古道尔博士作为动物行为学家的发现彻底重塑了科学,她更是守护自然、推动生态恢复的不懈倡导者。” 联合国也在社交平台 X 上发文哀悼:“她为地球及所有生灵不知疲倦地奔走,为人类与自然留下了非凡遗产。”​

一、贡贝河畔的突破:改写动物研究史的 “不速之客”​

1960 年,26 岁的古道尔怀揣对非洲动物的痴迷,应著名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之邀,来到坦桑尼亚贡贝河黑猩猩保护区。彼时的她没有正规高等教育背景,却带着一份 “不被规则束缚” 的观察视角 —— 这恰恰成为她突破科研壁垒的关键。​

初到贡贝时,黑猩猩对这位 “白色猿猴” 充满警惕,纷纷避之不及。直到一只名叫 “灰胡子大卫” 的成年黑猩猩向她敞开心扉:古道尔递出棕榈果,大卫接过又掉落,却用手指轻轻捏了捏她的手 ——“这是黑猩猩互相安慰的方式,那一刻,我们用超越语言的方式完成了交流。” 多年后,古道尔仍清晰记得这段相遇。​

正是这次信任的建立,让她观察到震惊学界的现象:黑猩猩会主动改造工具 —— 它们摘下树枝、剥去叶片,将光秃秃的枝桠戳进白蚁丘,轻松粘取白蚁为食。“这是物体改造,是工具制造的雏形,此前从未有人在野生黑猩猩身上发现过。” 古道尔在 2017 年纪录片《简》中回忆道。​

她的研究方法更颠覆传统:不将黑猩猩编号,而是赋予它们 “灰胡子大卫”“菲洛” 等名字,像记录人类朋友般观察它们的性格与情绪 —— 有的黑猩猩活泼好动,有的温和内敛,甚至会因同伴离世而表现出 “悲伤”。这种 “拟人化” 的研究视角引发同行质疑,有人直言 “你的研究全是错的”,但古道尔始终坚定:“1960 年时,全世界对野生黑猩猩一无所知,我只是如实记录我看到的一切。”​

1963 年,她在《国家地理》发表《我与野生黑猩猩的生活》,让贡贝的故事传遍全球;1965 年,她不仅在剑桥大学获得动物行为学博士学位,还与国家地理派来的纪录片制片人巴伦・雨果・范・拉维克共同建立贡贝河研究中心。如今,这片坦噶尼喀湖畔的小森林,仍是全球持续时间最长、数据最详尽的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研究站点。​

古道尔与利基麾下另外两位科学家 —— 研究大猩猩的黛安・弗西、研究猩猩的比鲁特・加尔迪卡斯,也因在灵长类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被称为 “利基天使”,成为 20 世纪科学界的一段佳话。​

二、从童年好奇到非洲追梦:母亲的支持照亮前路​

古道尔对动物的热爱,早在四岁半时便埋下种子。那年母亲带她参观乡村农场,她被农场里的牛、猪、羊深深吸引,尤其对 “母鸡下蛋” 充满好奇 —— 为了观察这一过程,她悄悄躲进空鸡舍,直到家人四处寻找、甚至报警才被发现。​

“妈妈找到我时,没有责备,反而坐下来听我兴奋地讲母鸡下蛋的细节。”2019 年,古道尔在迪帕克・乔布拉的《无限潜能》播客中回忆,“如果当时母亲扼杀了我的好奇心,或许就没有后来的我了。”​

童年的她常躲在树顶读书,幻想 “和泰山一起生活在森林里”,去非洲研究动物的梦想从此扎根。二战期间,家境并不富裕的她,靠着打零工攒下每一分钱,即便身边人嘲笑 “一个女孩不可能做到”,母亲仍鼓励她:“努力工作,抓住机会,最重要的是永不放弃。”​

这份坚持终于在 1957 年开花 ——23 岁的古道尔抵达肯尼亚,见到了偶像利基。利基被她对动物的热情与观察力打动,不顾她没有学术背景,邀请她参与灵长类研究项目:“我需要一个眼睛明亮、思维开放的人,不受传统科研框架束缚。” 正是这次机遇,让她踏上了改变科学史的旅程。​

三、从科学家到活动家:为地球 “发声” 的余生​

1986 年,一场非洲环保会议成为古道尔人生的转折点。会上展示的画面让她心碎:“整个非洲,只要有黑猩猩的地方,森林都在消失。” 她意识到,只做研究已不够 ——“我必须行动起来,确保下一代能更好地守护地球。”​

“我以科学家的身份参会,离开时已是一名活动家。” 此后,她的人生重心转向环保:1977 年创办的珍・古道尔研究所,不仅致力于黑猩猩保护,还与贡贝周边社区合作,在推动当地发展的同时守护生态;2017 年,研究所与谷歌地球合作,用卫星技术实时监测贡贝公园的黑猩猩与森林状况。​

年逾八旬时,她仍保持着每年出行 300 天的节奏:与各国领导人探讨气候变化,走访全球环保项目,推动 “根与芽” 青年计划 —— 该计划已在 130 多个国家落地,鼓励青少年参与环保行动。2020 年新冠疫情来袭,无法远行的她转而通过网络传播理念,直言 “人类与野生动物的过度接触,是新冠等病毒爆发的重要原因”,呼吁尊重自然边界。​

即便生命临近终点,她最牵挂的仍是 “给年轻人希望”。“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不该毁灭自己唯一的家园。” 她曾在《安德森・库珀全循环》节目中感慨,“人类的智慧与爱,才是拯救地球的钥匙。”​

四、跨越物种的遗产:模糊人与动物的认知边界​

古道尔的一生,不仅改写了动物行为学,更重塑了人类对 “生命平等” 的认知。她证明黑猩猩拥有情感与智慧,会使用工具、表达安慰,甚至有自己的 “性格”—— 这些发现模糊了人类与动物王国的界限,让 “动物有情感” 成为科学界与公众的共识。​

她获得的荣誉见证着这份贡献:2002 年被联合国授予 “和平使者”,2004 年获大英帝国女爵士勋章,2025 年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 这是美国平民的最高荣誉。但对她而言,最大的遗产不是奖项,而是 “让更多人相信,每个人都能为地球做些什么”。​

“我希望人们记住,改变始于微小的行动。” 古道尔曾对 CNN 说,“只要有希望,就永远不要放弃。” 如今,她虽已离去,但贡贝河畔的黑猩猩仍在林间穿梭,“根与芽” 的青年仍在践行环保 —— 这份跨越物种的守护,将继续照亮人类与自然共处的未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yl4v0PJL99vyAG2UAoQnjB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