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创新型低钠盐亮相,盐业新战场要开启了吗?

[ 编者按 ]全球每年有超过250万人因过量摄盐而失去生命。如何在降低钠摄入的同时保留熟悉的咸味?来自朱拉隆功大学的博士生 Paul Patsapong Chomchey 给出了答案——“Smart Salt”。它通过纳米壳聚糖技术,让钠含量减少一半以上,却依旧保留完整风味。在2025年硅谷国际发明节上,这项创新夺得金奖和特别奖,不仅回应了人类饮食健康的难题,也为盐业的未来打开了新的增长口子。

在近期召开的2025年硅谷国际发明节上,一款名为“智能低钠盐(Smart Salt)”的创新产品成为焦点。它采用纳米壳聚糖技术,将钠含量减少一半以上,却几乎完整保留了传统食盐的风味。这一突破不仅回应了全球“过量摄盐”的健康危机,更让业界敏锐地意识到:盐业的竞争格局,可能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项发明的创造者是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博士生 Paul Patsapong Chomchey。他长期专注于食品科技与创新管理,研发出的智能低钠盐可谓是一次跨界式的成果。

其核心机理,是将从虾、蟹等甲壳中提取的壳聚糖加工为纳米颗粒,与少量氯化钠混合后,能够激活舌头的盐味受体,向大脑传递与普通食盐几乎一致的咸味信号。换句话说,这项新发明在分子层面“重写”了味觉逻辑,让人们在减少一半钠摄入的同时依然能享受熟悉的风味。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钠摄入量应控制在2000毫克以内,而现实是全球多数人摄入量高达5000—6000毫克,几乎超标三倍。过量食盐每年导致超过250万人过早死亡,这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顽疾。

长期以来,氯化钾等替代方案因口感欠佳或带来副作用而难以推广,而智能低钠盐的成功则证明,科技完全能够在“健康”与“味觉”之间找到平衡点。

▲朱拉隆功大学创新型低钠盐荣获国际金奖

(图片来源:newswise.com)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饮食习惯不必做出剧烈改变;对高血压、肾脏病患者以及老龄群体来说,它更有望成为日常生活的实用选择。据悉,经过半年多的实验室研究和餐厅试用,这一产品已在涮涮锅汤底和家常菜肴中验证可行。目前,Paul 的团队正推动专利注册,并研发即饮汤品和晶体形态,预计一年内将进入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盐业人其实早已感到焦虑。他们普遍认为,食盐产品的研发在过去几年已经陷入瓶颈。无论是加碘盐、低钠盐还是各种包装升级,市场效果都趋于平淡。如何突破“同质化”和“低价竞争”的困境,成了横亘在行业面前的难题。

智能低钠盐的亮相,为这种停滞感撕开了一道口子:它表明真正的竞争力,可能并不在盐田和矿山,而在实验室和研发团队。

这是一场新的战争,而且已经打响。餐饮企业会率先用它满足健康消费需求,医院和康养机构会将它视作饮食管理的解决方案,食品加工企业则可能借此切入功能化产品的新赛道……

对于正在转型的我国盐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提醒。过去几年,低钠盐、无钾减钠盐等产品接连推出,但始终未能真正打开市场。原因在于它们未能兼顾科学验证、口感体验与产业落地。智能低钠盐的崛起说明,下一代盐业的竞争核心将不再是资源,而是技术。

一粒盐,可以调和百味,也可以撬动格局。当健康逻辑与科技创新叠加,盐业的新战场已然显现。问题只剩下:谁会率先冲锋,抢占这条赛道?

你认为中国盐企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这场“智能低钠盐”带来的新战争?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作者 |内容团队

编辑 |王洁 审核 |范晨玮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nAxcFC_w8qDKfN_R4ibVCe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