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也谈可怕的基因原创

基因,作为生命最基本的遗传单位,承载着生物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和个体的独特性。同时,在基因的复制和传递过程中,突变时有发生,这些突变有些是有利的,推动了物种的进化;有些则是可怕的,会给人类带来疾病、畸形甚至灾难。

基因是遗传的根基,它的遗传性大到“长相”被基因刻制,小到一个微小的动作也被基因刻制,都能在生活中展现出来。人们对基因的遗传性都认为太大了,有的人天生就温和,有的人天生就暴躁。有的人天生就包容,有的人天生就斤斤计较。你要往上看三代人,就是一个不讲理的家族。这个家族天生就是不讲理的,是刻在骨子里、基因里的遗传家族。所以大家都认为基因太可怕的真正原因。

其实,基因并非一成不变的命运主宰。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睡眠甚至情绪状态等等,都能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基因的表达,并且这些改变可能传递给后代。这不仅打破了“基因决定论”的固有认知,更为我们主动改善遗传健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传统的观点认为,DNA序列决定一切生物的特征,且只有在漫长的世代更替中,才会发生慢慢地变化。然而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虽然不会直接改变DNA序列,却能让DNA的“表面”发生改变。父母的同子女遗传中,往往生活方式改变的子女,在遗传疾病过程中,可以延缓得病的时间,甚至改写疾病的表达规律。

许多研究为生活方式通过表观遗传影响疾病提供了证据:阿尓茨海默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烟、不饮酒、健康饮食、规律体力活动、积极认知社交等等,能显著延缓认知衰退,大幅度的延长认知和健康生命。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同一个“开关”,影响着遗传风险是否真正转化为疾病。

表观遗传学的发现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基因并非注定不变的命运剧本,而是像一个动态的“调音台”。我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压力管理和环境暴露都在不断地为基因表达“调音”,从而影响健康和疾病的进程。我们在生活中改变某一种思路、改变某一种饮食、改变某一种化学成分的摄入或洗涤方式,或许能改变遗传的途径和健康状况。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qI4UdL6OfAz7luQOae3HDu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