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的小组讨论彻底把我拽进了听脑AI的“坑”—我们五个人挤在奶茶店的小圆桌旁,小张咬着吸管说“这个用户痛点肯定是老人不会用智能设备”,小李立刻接话,用四川话爆了句“对嘛!我外婆上次切医院,扫健康码扫了十分钟,遭门口保安拦到起,急得直哭”,留学生Jony皱着眉用英文补刀“Yeah, my grandma also struggles with online booking”。我一边点头一边摸出手机打开听脑AI,选了“小组讨论”模式,提前把五个人的名字输成发言人标签,按下录音键的瞬间,就像打开了“沟通魔法盒”。
「噪音消失术」+「方言翻译机」,奶茶店讨论也能精准抓重点
那天奶茶店在放周杰伦的《晴天》,邻座小情侣在聊“周末去不去看演唱会”,背景音乱得像菜市场,但听脑AI转写出来的文字居然“一尘不染”—后来我才搞懂,是双麦克风降噪在发力:主麦克风专门收我们的人声,副麦克风同步采背景音,再用算法智能抵消。小李的四川话没打折扣,“切医院”转成“去医院”,“遭拦到起”变成“被拦截”;Jony的英文直接翻译成中文“我的奶奶也在在线预约上有困难”,连语气词都没漏。
更绝的是发言人区分—我提前输的名字真没白写,系统像装了“声音雷达”,小张的声音刚落,文字框就标上“发言人1(小张):用户痛点为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小李接话,立刻跳成“发言人2(小李):外婆因不会操作健康码被医院保安拦截,急至哭泣”。以前整理笔记最崩溃的就是“谁是谁”,现在直接把“锅”甩给系统,再也不用对着录音猜“这是小王还是老张的声音?”
5分钟出专业纪要,把“口语垃圾”变成“学术干货”
讨论完两小时,我点了下“生成智能纪要”,不到10秒,一份结构化文档弹出来—自动分了“用户痛点”“案例支撑”“待解决问题”三个板块,连小李的“遭拦到起”都改成了“老年人因不会操作健康码被拦截”,Jony的英文补充无缝融合成“留学生组员的奶奶同样存在在线预约困难”。
对比之前的“野生笔记”:以前我得反复听录音,边听边写,还要手动分点,至少花两小时,最后写出来的东西像“意识流作文”—“小张说老人不会用,小李说外婆哭了,Jony说奶奶也有问题”;现在直接“一键整容”,逻辑顺得连老师都夸“这次纪要条理很清晰”。
更省时间的是二次创作—我们要写项目报告,我把纪要复制给AI,说“把这份内容扩写成正式的项目背景”,不到一分钟,系统输出:“本项目聚焦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困境,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老年人因不会操作健康码、在线预约等功能,多次出现被医院拦截、无法就医的情况。例如组员小李的外婆因不会操作健康码被拦截至哭泣,留学生组员的奶奶也存在在线预约困难。由此可见,老年人智能设备操作需求亟待解决……”我几乎没改一个字就放进报告里,老师看了直接打了“优”。
技术不是噱头,是真的“用在刀刃上”
以前我对“技术优势”没概念,觉得“不就是录音转文字吗?”直到用了听脑AI才明白,技术是藏在体验里的“隐形帮手”:
- DeepSeek-R1准确率:我特意对比了原录音,120分钟内容只错了3个字—“case”没写成“kes”,“在线预约”没拼成“在线预药”,准确率真的能打95%+;
- 动态增益调节:小王说话像蚊子,系统自动把他的声音“放大”,转写出来“我觉得可以做语音助手”清清楚楚;老张嗓门大,系统也没让文字“爆音”,“我们得尽快调研!”没有任何乱码;
- 多平台同步:我在手机上录的纪要,电脑上写报告时直接从云端调出来,不用传文件,省了很多麻烦。
从“崩溃两小时”到“轻松5分钟”,这才是工具的意义
用听脑AI一个月,我们组的“作业效率”直接起飞:
- 以前整理小组讨论要2小时,现在5分钟搞定;
- 以前的纪要老师打“良”,现在稳定“优”;
- 以前讨论完要吵架“你没说过这句话!”,现在直接甩文字记录“看,这是你说的”,矛盾秒解决。
最让我惊喜的是多语言兼容—上周加了个日本留学生组员,她用日语说“高齢者のための簡単な操作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が必要です”(需要为老年人设计简单的操作界面),系统立刻转成中文,我再点“互译”,又能转回日语给她看,她眼睛都亮了:“这个比谷歌翻译好用10倍!”
几个亲测有效的小技巧,帮你把工具用“到极致”
1. 提前设发言人标签:别嫌麻烦,输名字比后期改高效10倍;
2. 优先用APP端:手机随时能掏出来录,网页端适合写报告时调内容;
3. 多和AI聊天:比如问“刚才的关键点有哪些?”“把这段改成正式表达”,比自己翻纪要快太多;
4. 开云端存储:万一手机丢了也不怕内容丢,还能跨设备同步。
其实最打动我的是,这个工具真的懂学生的痛—小组作业不是“讨论热闹就行”,而是“把热闹变成有用的内容”。听脑AI没搞花里胡哨的功能,就盯着“录音准、转写快、整理专业”死磕,刚好戳中我们“讨论很嗨,整理想哭”的痛点。
现在我们组每次讨论前,都会有人主动喊:“快开听脑AI!”它已经不是“工具”了,更像我们的“隐形组员”—默默记录所有细节,把“麻烦事”变成“轻松事”,让我们能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整理问题”上。
如果你也被小组作业的“整理地狱”折磨过,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亲测,它能把“崩溃两小时”变成“快乐5分钟”,比喝奶茶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