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的北川进(Susumu Kitagawa)、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亚吉(Omar M. Yaghi),以表彰他们“开发金属有机框架(MOF)”的开创性贡献。这一突破为化学家提供了构建定制化多孔材料的工具,有望解决从水资源短缺到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
分子世界的“乐高积木”:金属有机框架的革命性设计
金属有机框架(MOF)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分子通过配位键连接形成的晶体结构,其内部含有大量规则排列的孔隙,孔径大小可从纳米级到微米级不等。这种独特的分子架构使MOF能够像海绵一样吸附并储存气体、过滤污染物,甚至催化化学反应。想象一下,一种材料既能像筛子般精准筛选分子,又能像管道一样引导物质流动。MOF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分子工程的边界。
从理论雏形到现实突破:三位科学家的接力创新
理查德·罗布森(1937—):1989年,他在实验室首次将铜离子与四臂有机分子结合,意外创造出首个具有规则孔隙的晶体结构。尽管初期材料稳定性不足,但其构想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北川进(1951—):1992年起,他系统研究了气体在MOF中的动态传输机制,首次证明这些材料可作为“分子通道”,并预言其可被设计为柔性结构以适应不同场景。
奥马尔·亚吉(1965—):2003年,他合成出迄今最稳定的MOF之一,并通过精确调控有机配体,赋予材料选择性吸附特定气体的能力,推动其在工业领域的实际应用。
重塑未来的分子工具箱:MOF的多元应用场景
自MOF问世以来,全球科研团队已开发出数万种变体,其潜力覆盖能源、环境、医疗等多个领域:
沙漠取水:某些MOF能从湿度极低的空气中高效捕获水分子,为干旱地区提供可持续淡水解决方案。
碳中和利器:MOF可选择性吸附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助力实现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污染治理:针对水体中的PFAS(永久性化学品)或药物残留,MOF展现出高效的吸附与分解能力。
清洁能源存储:其高比表面积特性使其成为氢气、甲烷等燃料的理想储存介质。
奖项背后的启示:从实验室到现实的漫长征程
尽管MOF的商业化进程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其潜力已引发产业界高度关注。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团队正尝试将MOF嵌入建筑材料,打造“会呼吸的建筑”;而中东国家则计划利用MOF技术缓解淡水危机,真正的科学突破往往始于看似无关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