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好奇心驱动科学!60万观众与学者共话诺贝尔化学奖背后的科学故事 | 袁岚峰

2025年10月8日下午5:45,备受全球瞩目的诺贝尔化学奖正式公布,这一科学界的顶级荣誉再次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于化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与卓越贡献。为深入解读诺贝尔化学奖背后的科学意义与前沿进展,当晚8时,一场别开生面的“诺贝尔奖科普解读—化学专场”活动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盛大开启,吸引了近60万科学爱好者与专业人士的关注(直播回放见https://weibo.com/3710258141/Q8bF1mTVs)。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袁岚峰(微博“中科大胡不归”)主持,邀请到三位在化学领域造诣深厚的嘉宾。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姜雪峰教授(微博“姜雪峰-硫光溢彩”),长期深耕化学研究,在相关领域成果斐然;清华大学生物化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微博“云无心45”),兼具扎实学术背景与丰富实践经验;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存璞教授(微博“肚肚952799”),在化学化工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四位学者齐聚一堂,展开现场对话。

本次诺贝尔奖授予了开创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的三位科学家北川进(Susumu Kitagawa)、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和奥马尔·亚吉(Omar M. Yaghi)。MOF材料是一类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多孔晶体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和可调控的孔道,被誉为“分子建筑”。专家们指出,MOF因其高比表面积、孔道结构可调和表面功能可设计等特性,在气体吸附与分离、催化、化学储能及药物递送等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

云无心博士介绍了多孔材料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不过在实际食品接触应用中的金属离子迁移安全性及材料稳定性仍需系统评估。在谈及科技成果转化时,专家们以合成氨工艺为例,指出其虽消耗全球约1-2%的能源,却支撑了现代农业生产中的氮肥,体现出基础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现如今专家都在思考如何降低合成氨的反应条件。李存璞教授提出不断开氮氮三键,只断开其中的一根键,其它的接上有机分子的一个方案策略。姜雪峰教授说化学具有不确定性,正如老子所说“无用以为用”,我们现如今拥有非常好的创新土壤和氛围,未来充满希望。

人工智能赋能化学未来

关于科研范式变革,专家们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化学研究的深度融合。从"机器化学家"到自动化实验设备,AI正在加速材料筛选和反应优化进程。不过,专家们也强调,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意味着实验验证仍然不可或缺,科学研究需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

科学探索的本质是好奇心驱动

在讨论尾声,专家们回归科学探索的本源,强调好奇心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超导计算、概念突破不仅改变物质生活,更对哲学思考产生深远启发。正如一位专家所言:"科学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问题,更在于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直播期间,嘉宾们围绕诺贝尔化学奖展开深度剖析,从奖项成果的突破性意义,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价值,进行全方位解读,带领观众直击奖项诞生背后的科学逻辑,一同见证人类智慧在化学领域的辉煌成就。

此次“诺贝尔奖科普解读—化学专场”活动在微博科普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场观众也积极参与讨论,如当专家提到硫化橡胶轮胎助力汽车实用时,有一位观众在评论区指出,硫化橡胶是在1840年发现的,还在汽车发明之前。通过与四位专家的现场对话,广大观众不仅深入了解了诺贝尔化学奖的内涵和意义,更感受到了化学科学的魅力和无限潜力。相信在未来,化学科学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我们也将共同见证更多改变世界的突破性成果的诞生。

直播主题:诺贝尔奖科普解读-化学专场

直播时间:2025年10月8日 晚上8:00 - 10:10

直播平台:微博

参与嘉宾:姜雪峰教授、云无心博士、李存璞教授

联合主办:@微博科普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_9OSl3FpBgz8KUCahq52aB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