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舜熙科技研发的社区AI智能体,推动便民服务升级

一、从 “被动等待” 到 “主动预判” 的极速闭环

社区 AI 智能体通过 “感知 - 决策 - 派单” 全链路自动化,将服务响应从 “小时级” 压缩至 “秒级”。

比如说,天花板毫米波雷达、智慧床垫等设备实时捕捉多项数据(如步态异常、心率骤升),连 “24 小时无用水用电” 等隐性风险都能自动识别,替代人工巡查的 “盲区”,无感接触用户状态。

系统按风险等级启动四级处置:轻微异常推送子女 APP;跌倒等二级预警同步调度社区网格员(5 分钟内上门);生命体征危机直接联动急救中心,自动发送老人位置与健康档案,平均响应时间仅 10 秒。运城试点显示,意外处置效率提升 90%,独居老人意外发生率下降 78%。

通过轻量级协议实现 “健康管家”“生活助手”“情感陪伴” 三大智能体毫秒级联动,例如监测到血压骤升时,同步触发饮食调整、心理疏导、医疗对接服务,无需人工中转。

二、让社区资源 “精准匹配” 需求

AI 智能体通过数据建模打破资源与需求的 “信息孤岛”,实现社区服务利用率倍增。

实时整合社区家政、康复、志愿者等 20 余项资源,接到 “上门理发” 需求时,优先派选具备 “助行护理” 经验的服务商;发现老人做饭频率下降,立即联动助餐点启动 “按需送餐”;推广区块链 “时间银行”,AI 智能体自动记录志愿者服务时长并兑换养老服务,缓解基层人力短缺。

三、用 “数据防线” 规范服务全流程

针对社区养老服务 “监管难、造假多” 痛点,AI 智能体构建全周期透明化管理体系。

技术的发展是为了便捷人类,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通过智能评估替代人工。通过翻身频率、步态数据等动态判定失能等级,评估准确率从人工 78% 提升至 95%,周期从 15 天压缩到 3 天,避免 “一次评估管一年” 的公允性问题。还可以借鉴 “民情雷达图” 模式,社区指挥中心可实时查看人口状态、设备运行、事件处置进度,实现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协同处置”。

四、每 1 元投入节省 3-5 元护理费

AI 智能体通过技术替代与模式创新,实现社区养老 “降本增效” 双突破。

科技技术替代 30% 基础工作(如信息采集、计划生成、数据录入),让护工专注照护核心环节,人员留存率提升 50%;舜熙科技已经联合 19 所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输送 800 余人填补照护师缺口。此外,我们通过 “政府补 + 企业让 + 家庭出” 模式,家庭养老包月均支出仅 300-500 元(为机构养老 1/10),家庭改造成本降低 60%;政府层面,每投入 1 元设备可节省 3-5 元护理费用,财政支出减少 25%。AI智能体自动完成老人健康建模、服务派单等管理工作,社区服务站运营成本降低 30%,管理效率提升 60%。

五、从 “重复劳动” 到 “专业价值” 的升级

AI 智能体重新定义社区养老从业者角色,释放人力价值。

文书处理、数据统计等机械劳动由 AI 承接,护工日均有效照护时间增加 2 小时。通过 “养老产教融合共同体” 培养 AI 设备操作能力,让护工从 “体力型” 转向 “技术辅助型”,服务专业性提升。AI 智能体推送的健康预警、需求分析等数据,为社区网格员、家庭医生提供决策依据,例如李奶奶 “心率骤升” 时,系统同步推送用药调整方案,辅助基层人员精准处置。

舜熙科技用 “认知智能” 重构社区养老效能公式,社区 AI 智能体的本质,是将 “人力密集型” 服务转为 “数据驱动型”—— 通过无感感知获取需求数据,用自主决策匹配资源,以智能监管保障质量,最终实现 “响应速度 × 资源利用率 × 服务规范度” 的效能乘积效应。正如运城试点所印证:技术让社区养老从 “被动应付” 变为 “主动守护”,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让每一份服务资源都精准触达需求。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0m6Vd1Y3CZAWqxx0KSdumJ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