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新互联网思维重塑制造业

观察立

观察科技分享共创

此文为上海市侨联副主席徐大振教授为《智能制造创新与转型之路》所作的推荐序。

新互联网思维重塑制造业

文/徐大振

在一次调研中,我有幸看到上海的一个区已经在考虑将互联网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有机结合,在推进社会综合治理方面有了有益的尝试。这一举措可以使在外忙碌的子女不再担心家中老人的动态,因为社区医疗中心掌握了辖区内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并与三甲医院对接,给大家提供预防性的精准医疗。日常生活中,社区成员之间如需要什么服务,可以通过手机APP的“约服务”、“抢服务”轻而易举地得以实现,省去了外出奔波的劳顿之苦。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小小的社区创新服务案例,其背后所包含的却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信息化、智能化环境下的数据集成。

一个小小的社区尚有这样的意识,那么构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制造业,在处处都在谈着转型发展的当下,是否知晓以大数据支持的智能化、信息化将对传统产业带来什么样的革命性变化呢?

关于制造业转型的话题,其实几年前就被提出来了。在政府和国家政策层面上,近几年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重点提及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内容。2015年,我国正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十年战略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然发展成为工业大国,制造业更是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制造业规模已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在谈论这些成绩的时候,企业是否意识到了潜在的危机?当世界经济在供应链环境下围绕着竞争比较优势进行重组的时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企业的价值如何在供应链上得以体现?当传统的易货贸易被以“投资环境”为重点考量的新的贸易规则所挑战的时候,这个投资环境意味着什么?它所代表的是你的资源整合能力,再说得精准些,是打破原有流程的瞬间的资源整合能力,怎么才能做得到?当30年前的制造资源规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变成了今天的市场需求计划 (Market Requirement Planning)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制造方与需求方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反应,于是,人们通过整合着一个个信息碎片,去发现新的商机,进而快速研发,迅速占领市场并造就者一批批的忠实用户。 这个5F(Fragment、Focus 、First 、Fast and Fans)的新的商务模式,也在倒逼着制造业的改革创新。

于是,我们看到了以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发展为成为一门新兴的、系统的、跨界的新学科和新产业。信息技术与当代社会各行各业的融合,使得我们无法再用传统的思维去看待我们的产业边界。制造业、服务业自然也不可能例外。仅以交通运输业的一个细分市场港口为例,其特定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它作为信息枢纽的升级转型之路:既可以与物联网的有机结合,又可以非常便捷地组织生产、协调各个配合环节,在透明化、可预见性大大提高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缩短货物的配送时间。而在这个运输链上,涉及到的整合与被整合的单位却有数十家之多。

但从另一方面看,中国的传统制造业,由于体制机制所造成的问题,其在产业结构融合、信息化程度方面相对还是比较落后的,这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将新一代ICT与传统的生产与制造业务相融合的理念与方法上,企业还需要花费非常大的气力去转变思想,去推进行动。要真正实现智能制造,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制造过程中数据实时化、利用已存储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商业模式改造等方面都需要全面的提升。这一现实难题,对制造业来说是一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之路。

面对全球市场经济放缓、竞争加剧的挑战,我国传统上以制造能力见长的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引入智能概念,以创新的理念去面对新的市场变化,“智能制造”正成为一批中国制造企业发展的新目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有一本系统、全面的介绍反映时代发展特点并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书籍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这就是我推荐《智能制造创新与转型之路》一书的原因。这本书体现了市场为驱动、应用为牵引、创新为支撑、融合促发展为主线的新互联网思维,能为引导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本书的作者张礼立博士留学海外,在本学科领域内造诣颇深。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作为海外学成归来的新侨代表人士,张博士国内外的经验使其对智能制造未来的发展方向把握得非常精准,那就是: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已成为未来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欧美国家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核心内容,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也应该将智能制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和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最终实现制造业的“强国梦”。要顺利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认识到加速全方位深度融合,是提升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的关键,而加快技术研发与产品推广,促进软硬件协调发展又是实现前者的基础。

基于此,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应通过产业导向政策,建立芯片制造商、操作系统制造商、应用软件制造商等与各制造业主体间建立长期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实现各相关产业在制造企业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众筹共享、共同发展。要打破传统管理方式和业务模式的定势思维,将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等移动互联网思维融入传统的管理、运行及商务模式,以网络设计为源头,实现制造资源要素根据信息资源动态配置,以数据整合支持个性化定制去趋近于传统的规模化无差异成本,并最终取代这一落后的生产方式。由此,培育和引进满足智能化制造需求的一体化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又成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只要关注并解决了上述的三个问题,我想,张博士通过此书所描绘的基于智能制造发展之路的“中国梦”定能实现。

我们期待着。是为序。

徐大振

上海市侨联副主席

张礼立简介

博士,信息化工作老兵。 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秘书长,浦江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兼秘书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CIO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侨联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信息化中心专家成员、上海市浦东新区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能源专委会委员、两化融合技术指导专委会专家。著有《IT服务管理新论-中国式智慧和西方文化整合的研究》、《大数据时代的云计算敏捷红利》、《软件定义世界》、《智能制造创新转型之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化实践》等。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13G0H660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