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10 个让 Multi-Agent 系统更稳健的实操建议

看完一泽关于“

有效的 Context 工程

”的分享后,里面提到了关于Multi-Agent,然后跟朋友Ivan聊了一些关于Agent实践的讨论,几点建议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指点、补充。1、简化为王,先稳再多很多场景下,一个“单Agent + 工具链 (RAG/Tools)”的架构,已经能高效地解决绝大多数问题。先从最简单的架构开始,验证其核心价值。确认可靠并且业务实在需要后再拆分为多智能体协作。2、Prompt 优先,地基不牢,地动山摇系统的效果差,根源往往不在于架构,而在于每个 Agent 的 Prompt 本身设计不足。先把每个 Agent 的 Prompt 优化到最小可行高效,再考虑扩展。3、契约式交互,控制输出,不控过程为每个 Agent 规定固定的输入/输出结构(schema),关注最终产物一致性,而非中间推理细节。在 Agent 间使用统一的格式(如 JSON、YAML 或模板化文本)传递信息,防止语义漂移。4、引入Router Agent,实现路由与规划Router Agent引入,进行统一调度:规划、拆解,重构等等,智能模型路由再选择轻量级或者重量级模型。5、逐个升级,不全量替换;灰度测试 + 输出漂移监控- 一次只更新一个 Agent;使用 shadow 模式对比新旧版本输出差异,避免系统级崩溃。- 小流量灰度验证新模型;对比输出语义相似度,防止迭代后质量下降。(通过 embedding 语义相似度 + 结构一致性校验实现自动监控,再结合人工抽样与 LLM 评估闭环)6、建立“观察者” Observer Agent设置监控 Agent 评估系统整体输出质量、异常率、任务成功率,触发告警或回滚。7、共享记忆中心,打破信息孤岛让所有 Agent 共用同一Memory Store(如向量数据库),避免信息割裂或记忆污染。8、日志与回放机制保存每个节点输入输出,支持 replay 与 diff 检查,快速定位问题节点。9、冻结核心节点,松绑边缘节点关键逻辑节点保持稳定版本;辅助 Agent 可灵活替换或动态加载。核心节点要包括“对抗性测试”和“边界情况”10、Human-in-the-Loop人类的纠偏、确认和监督是系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多智能体复杂度高,欢迎大家补充更多心得!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XutZzHdZKJeSIokPvuQFEf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