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上海理工大学好不好?机器人也能读博士?不仅可以,还能跑步第一!

最近有没有看到热搜上那个超级消息?一个机器人,它不光会跑会跳,它竟然读上博士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博士,是正儿八经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的戏剧与影视(全日制)专业2025级博士新生!这听起来是不是像科幻片里的桥段?一个AI机器人竟然要跟未来的明星导演们当同学,去琢磨怎么写剧本、怎么拍电影?是不是已经脑补出它拿着录取通知书,机械臂颤抖着“感谢国家”的画面了?

但更劲爆的重点来了!这台被昵称为“学霸01”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它的真身是卓益得“行者二号”优化版,而它背后的“最强大脑”和“技术大能”,正是小编今天要分析的主角——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培养的博士,已经是机器人了,这份成绩单,可比那些枯燥的排名和就业数据,要有冲击力得多!它直接告诉你:上理工,在顶尖科技和未来探索上,是玩“真格”的!

这件事情的意义,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标志着一场跨学科的“科艺融合”新范式的全新探索,而主导并实现这一探索的,正是上海理工大学李清都教授团队。上理工不仅研发了机器人本体,还联合上海戏剧学院共同设计了培养方案,把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戏剧创作,把具身智能融入专业性能训练。这简直是在告诉世界:我们上理工的科研,已经不再局限于冷冰冰的实验室,我们正在让未来的科技,真正走进艺术、走进生活,去创造一些“人类都没有想象过”的东西。从这你可以看出,上理工的科研胆识、跨界能力和在人工智能以及具身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绝对是国内高校中的“排头兵”。

如果说博士机器人是上理工在“智慧”领域的突破,那在“体能”领域,他们更是让世界震惊。就在“机器人博士”诞生的风头还没过的时候,上理工教授领衔的卓益得机器人团队,又带着他们的“行者二号”跑到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赛场上。结果呢?“行者二号”在最考验耐力和速度的1500米小组赛中折桂

这可不是让机器人跳个舞那么简单,这是硬核的工程技术比拼。能让机器人跑赢1500米,靠的是上理工团队的肌腱仿生(绳)驱动技术。这项技术堪称最大功臣,因为它带来的“轻量化”优势太显著了,直接让“行者二号”比其他同尺寸人形机器人轻了40%!这40%的减重,可不是随便减的,它直接转化成了机器人奔跑中的速度红利和省力优势。想一想,当别的机器人还在吭哧吭哧靠笨重的电机驱动时,“行者二号”已经靠着仿生肌腱像运动员一样轻盈迅捷地奔跑了。这不仅体现了上理工在仿生设计和先进驱动技术上的深厚积累,更说明他们正在引领人形机器人“轻量化”和“高动态”的未来趋势。

这份硬核实力,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支撑,卓益得公司和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深度合作,为“行者二号”的持续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联合打造的专业化训练场,不仅能模拟各种复杂地形和运动场景,还能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优化机器人的运动参数和操作逻辑。

这种“校企深度合作+国家级平台支撑+大数据智能化训练”的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单台机器人的训练效率,更实现了规模化量产机器人运动能力与操作能力的标准化提升。这说明上理工的技术,早就走出了实验室,正在为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关键支撑。

所以,再问“上海理工大学怎么样?好不好?”,那么小编会说上理工,早就不是你想象中那个默默搞学术的传统工科院校了。它是一所既能培养“博士机器人”探索科艺融合前沿,又能让“人形机器人”跑赢1500米夺冠的顶尖创新型大学,它的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先进制造和仿生技术,已经站到了国内乃至国际的前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Ll9O6Ps5QBeQ3ncDifLbTK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