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个AI时代,真正顶尖的大学,是那些不仅名字响亮,更要能在全球的“技术擂台”上实打实地拿出能改变世界玩法的成果。因为未来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所以,当大众目光聚焦到北京理工大学这所著名的顶尖军工高校,都为它在人工智能这个风口浪尖上的“杀手锏”级表现而镇静。
最近,北理工在全球舞台上秀了一把硬核实力,在第34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JCAI)举办的旅程规划挑战赛中,由计算机学院师生组成的UrbanTrip团队,直接拿下了领域特定语言赛道(DSL Track)的冠军。这个比赛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解决的核心难题是:如何在满足你挑剔的“游览尽兴、饮食满意、住宿舒适”等复杂需求时,还能保证旅程规划的速度够快、效率够高。
北理工团队祭出的“大杀器”,是一套名叫“旅程规划分治框架”的算法,核心思路是“从大到小、步步细化”。它能像一个超级智能旅行社一样,先帮你确定城际交通,再用“带回溯的迭代式兴趣点选择”方法,把你的单日行程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还配备了“时延感知的约束松弛模块”,确保在有限的响应时间内,给你一份高质量的出行方案。这套框架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比赛本身,它有效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这意味着我们未来的每一次出行,都可能享受到北理工的技术红利。
更值得关注的是,北理工在将AI技术融入教育本身的布局上,也走在了全国最前列。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北理工的成果简直像“集图鉴”一样,连续三批成功入选,比如《“云栖”AI赋能高危燃爆实践教学》、《知识图谱驱动的智慧教学系统建设与应用》等,全国仅有10所高校能连续三次获此殊荣。
特别要提到《“云栖”AI赋能高危燃爆实践教学》平台,它成功让高危实验教学从“不敢做、难理解”转变为“安全做、深掌握”。这个平台不仅在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推广应用,还两次被教育部推荐,在世界慕课大会和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向全球展示,甚至获得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的关注报道。
北京理工大学早已不是那个靠强大军工背景说话的大学了。它是一所能够在全球顶级AI竞赛中夺冠、并用其技术成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教育界提供未来课堂新范式的“AI技术先锋”。北理工的毕业生,学到的不只是知识,更是站在世界前沿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