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题目(英文):Chirped apodized fiber Bragg gratings inverse design via deep learning
作者:Ehsan Adibnia, Majid Ghadrdan*, Mohammad Ali Mansouri-Birjandi
单位:锡斯坦与俾路支斯坦大学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期刊:Optics & Laser Technology181 (2025) 111766
DOI:10.1016/j.optlastec.2024.111766
一句话概括
本文利用深度学习实现了啁啾加权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高效反向设计,大幅提高设计速度并显著降低计算成本。
研究背景与科学问题
光纤布拉格光栅是光通信与传感领域的重要基础器件,其性能优化长期受制于高度非线性的设计参数与复杂的谱响应关系。传统有限元法(FEM)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虽然精度高,但计算量大、建模复杂,使得反向设计难以实现。如何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显著降低计算复杂度,是当前光子器件设计的关键瓶颈。
技术原理与创新点
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DL)的前向–反向模型框架,通过神经网络(DNN)建立起FBG结构参数与光谱响应之间的映射关系。
核心创新点包括:
构建11层全连接神经网络架构,实现光谱预测及反向设计;
将加权函数与啁啾参数编码为输入特征,以统一方式描述不同类型FBG;
在不依赖物理模型的情况下,实现复杂结构的快速谱响应预测与反推设计。
实验验证与性能
研究团队采用FDTD生成2.7×10⁴组训练数据,涵盖不同栅长、周期、折射率调制与加权分布。
前向模型误差:
2.2×10⁻²
反向模型误差:
1.6×10⁻²
速度提升:
比FDTD快约1000倍,比层剥算法快约100倍
DL模型预测的反射谱与真实计算结果高度吻合,验证了其在FBG反向设计中的可靠性与泛化能力。
学术贡献
构建了首个面向啁啾加权FBG的深度学习反向设计平台;
实现了FBG谱特性从“数据驱动”角度的高精度建模;
揭示DL模型在解决多参量光子器件设计中的潜力;
提供了可复现的开源代码与数据集,促进该领域算法共享。
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当前模型的性能仍依赖于训练数据的代表性,且对反设计过程的可解释性有待提升。
未来可探索:
结合物理模型与神经网络的混合设计策略;
推广至其他光子结构(如耦合器、微环谐振腔等);
发展具备可解释机制的网络以揭示设计参数与光谱的内在物理关联。
总结
本文通过将AI引入光纤布拉格光栅设计领域,展示了深度学习在应对非线性反向设计难题中的强大潜力。该方法不仅极大节省了仿真时间,也为光通信与光子集成器件的智能化设计提供了新范式,对科研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图文赏析
图1啁啾加权光纤布拉格光栅结构示意图:展示了光栅三维构型及设计参数。
图2深度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以FBG参数为输入,通过11层隐藏层预测光谱响应。
图3DNN预测光谱性能:(a) 训练损失收敛曲线;(b) 预测与真实光谱对比。
图4基于DL的FBG反向设计结果:(a) 训练损失下降趋势;(b) 目标与预测谱比较。
图5DL设计FBG的性能评估:包含带宽、旁瓣强度及反射率比较。
图6计算代价比较图:DL方法相较FEM与FDTD大幅缩短计算时间。
图7神经网络训练成本分析:不同层数与神经元配置下的计算需求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