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最大冰山一月后将解体!未来千年海平面上升7米,还有人怀疑骗局

当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大放厥词,说全球变暖是一场骗局时,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正在加速解体和融化。研究人员甚至预计,整座冰山可能已经撑不到11月底了。

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况已经说明,全球变暖已经不再是将来进行时,而是现在进行时。可是像特朗普这样的人依旧对全球变暖领域进行各种攻击,甚至还打算开倒车重新拥抱石化能源。

这也就意味着,当局面越来越恶化的时候,像特朗普这样的操控者采取负面措施,会进一步加剧局势的恶化。最为关键的是,还会抵消掉这两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做出的一系列推迟全球变暖的成果。

地球自身不管是变暖还是变热,它自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问题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承受不了这种剧烈的变动。接下来该怎么办?世界各国能否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气候问题呢?

最大的冰山再有一个多月将解体

这座巨大的冰山位于南极,代号叫做 A23a,上世纪80年代,这座冰山从南极菲尔希纳冰架断裂开来,然后就卡在了海床上,搁浅在了威德尔海,成为了一座独立的冰山。这一过程持续了30多年。

由于冰山的不断融化,在2020年前后,整座冰山开始向北漂移。今年3月份的时候,冰山已经出现在了南大西洋南乔治亚岛附近的海域。

过了两个月后,冰山再次向北移动。而根据科学家的监测,最近几个星期以来,冰山漂移的速度明显加快,有时候一天甚至能够漂移20km。

北半球正在进入冬季,南半球正在进入春季,海水不但会持续变得温暖,而且再叠加气温上升,整座冰山将会融化分解成为越来越小的若干个个体。

所以科学家预测,未来几个星期整座冰山将会越来越小,最终将难以辨识,到11月底的时候恐怕就彻底解体了。

如果这座冰山解体的话,那么接下来,世界上最大的冰山就将成为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的D15a。从冰架上脱落,这原本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架脱落的冰块和冰山也越来越多。

而且,不光是南极的冰架,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冰川也都在加速融化,甚至比科学家此前设想的速度还要快,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乃至社会问题将会一起爆发。

冰川可能在本世纪内消失

你还记得那首唐诗“窗含西岭千秋雪吗”?杜甫在1000多年前看到的雪山其实就是冰川,而现在,四川西部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和消失,即便是人为的采取措施,也不能够留得住。

而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全球大约有27.5万座冰川,如果再算上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所有冰川的淡水储量占到了世界淡水的70%。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世界损失的冰川质量达到了9万亿吨,目前冰川融化的速度又在加快。

根据世界冰川监测服务处负责人的说法,全球融化的冰川相当于德国的面积,厚度更是达到了25米。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全世界的冰川很可能在本世纪内彻底消失。

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全球海平面的上升。从2015年到2024年,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4.7mm很显然这个速度还在加快,由此产生的自然灾害将会是一系列的。

除了海平面上升,冰川的消失还会影响全世界的灌溉农业以及原来的供水体系。2/3的灌溉农业将会直接受到冰川消退和降雪量减少的影响。

对地球本身来说,冰川消失可能仅仅是地表特征的改变,但是对人类而言,这种改变将会是气候的彻底扭转。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来看,人们是承受不了这种剧烈变化的。

为了提高全球对冰川快速融化的认识,联合国大会2022年底通过决议,宣布今年为国际冰川保护年,而且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冰川日。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一方面,世界想通过联合国来凝聚成保护冰川的共识,可是在另一方面,像特朗普这样的人又一直在破坏这种共识。可惜,这种做法在无知者的破坏面前是徒劳的。

重新拥抱石化能源对环境的危害

发达国家在全球环保领域需要承担的责任更大,因为他们的实际消耗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多年来围绕环保领域的议程谈判,全世界一直在试图限制和削减发达国家的碳排放规模。

各个国家根据发展程度的不同,都分摊到了不同的碳排放指标,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现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缘故,就是要逐步抛弃传统的石化能源,改变能源产业结构。

可是再看大洋彼岸的美国,在特朗普的带领之下,美国不再是嘴上说着要恢复传统的能源产业,而是打算采取真正的措施。比如对美国领海石油的开采,此前的美国政府有诸多的限制规定,特朗普上台以后,几乎把所有的限制都给清除掉了。对传统的能源巨头来说,这当然是好事儿。

可问题就在于,特朗普这么做带来了极其不好的示范,甚至带动和影响了欧洲对能源问题的态度。欧盟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在也是犹疑不定,未来会不会彻底抛弃传统能源,现在也成了未知数。

如果这些发达国家都不以身作则的话,那么全球变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严重。虽然这种变暖并不会马上展现出巨大的破坏效应,可是整体上的环境变坏,最终会把整个世界推向不可更改的地步。

也就是说,现在特朗普的态度是,我先活舒服了,不管死后会不会洪水滔天。

这样的危害是不可逆的。根据此前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全球的平均气温相比20世纪末上升2°C,那么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小麦、稻子和玉米的产量将会减产。

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C甚至更高,冰川的融化将会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假设格陵兰岛冰盖彻底融化,未来1000年内海平面将会上升7米。所以,还是那句话,像特朗普这样的人,正是由于看到了气候变化影响的滞后性,他们才会不管不顾。

但现在的问题是,气候变化带来的间接影响已经出现了。就比如我国近年来北方地区越来越多的降水,甚至于沙漠地带都出现了季节性的洪水,这些反常的气候特征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都是相关联的。

面对变化,未来该怎么办?

显而易见的是,未来几十年,在政策层面,世界各国还会继续扯皮,最终会导致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对发达国家来说,他们至少在眼下还不用担心会受到实质性影响,哪怕是因为气候变化带来了各种成本的上升,他们依旧能够承受得住。

而难以承受的是那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的国家,就比如说太平洋上的那些岛国,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首当其冲这些小岛都会被海水吞噬,岛上的这些人必须得强制搬离,这就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把他们安置在哪里,未来他们的生活怎么办?

再比如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以及其他生存问题。如果气候变化加剧了洪水和干旱的交替发生,农业种植势必会受到致命冲击,食物不足产生的问题又将会带动别的问题的发生。

从我们的国家来看,我们现在似乎不会受到上述问题的影响,但是现在每年越来越热的天气,同样也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就比如说眼下明明已经进入了10月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却依旧像夏季一样。

气温的上升势必会带动一系列成本的上升,比如用电的成本,还有其他方面的间接成本等等。这种变化短时间内当然不致命,可是未来如果持续发生的话,就会一点一点吞噬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观念。

换句话说,气候的改变是在持续积累不稳定因素,当这些因素由点及面最终连成一片的时候,就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剧烈变化。不过前面已经说了,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在眼下我们还看不到。

于是,这就又回到了原来的那个问题。像特朗普这样的人,他们始终认为目前的这些问题并不是问题,即便人们已经感受到了明显的气候变化,可是他们依旧打算我行我素。

如果任由这些人拖后腿,未来几十年各个国家实际能做的事情很有限,因为必须得考虑到有些国家如果系统开倒车的话,还会把此前的成果给抵消掉。

这样一来,未来全球的冲突恐怕就不是围绕能源和资源的争夺了,而是会围绕如何开辟更有利于生存环境的局面而展开。目前的世界则正处在这种剧烈变化的大前夜。

结语

从现在开始再过50年,地球上的人们感受到的恐怕就是气温的继续上升,或者就是某些地区出现了更频繁的洪水等等之类。这些变化很明显,但是不致命,由此就会让很多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惰性,认为环境问题不重要。

而人类目前科技的进步,恰恰就是让人们能够看到和想到这种变化的可怕之处。也正因为如此,当下的人类才会系统去考虑环境问题。现在的人们能做的事情相当有限,是不是就可以不去做了呢?

恐怕到了下个月,世界上最大冰山彻底解体以后,很多人的想法还会跟特朗普一样,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变化。那么这样一来,未来的每一天和每一年,全世界的人们都会生活在一种不确定之中。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E_zCLbN-V7aSb7Aza4ABCe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